第287章 江宁急报
作者:敏敏敏子   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最新章节     
    文渊阁的清晨显得尤为安静,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桌面上,朱柏凝视着窗外,思索着方孝孺即将带来的消息。
    允炆推门而入,递给他一封信件,“这是今日一早从江宁送来的。”
    朱柏接过信件,封口处方孝孺的印章清晰可见。
    不久之后,方孝孺步履匆匆地走进文渊阁,脸上隐隐透露着一丝不安。
    他快步走到了朱柏面前,深施一礼,语气中带着几分凝重,“陛下,如今不少大臣对改革暗露异议,尤其是在涉及乡土村社计划方面。”
    听到这里,朱柏皱起眉头,“是么?他们担心什么?”
    方孝孺叹了口气,仿佛沉思着如何组织语言,“主要是害怕土地丈量引发的利益斗争,尤其是那些有权势的地方官,可能会借此机会侵犯百姓利益。另外,有些人担心这计划会导致地方权力失控。”
    允炆轻轻拍了下朱柏的肩膀,“看来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这些风险。”
    朱柏微微点头,眼神逐渐沉稳下来,“孝孺,你暂且回江宁,将这些情况如实向太祖报告。”
    方孝孺郑重答应,接着话锋一转,语气中似乎多了一丝安慰,“不过,陛下,这也说明我们的改革已经触动了根本。变化,总是伴随着挑战。”
    待方孝孺告辞后,朱柏与允炆留在文渊阁中,继续分析当前的局势。
    窗外的风拂过竹影,细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这变革时期的艰辛与希望。
    朱柏望向远方,心中明白,改革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允炆,我们得寻找新的盟友。”
    朱柏心中逐渐明晰,朝中紧张局势渐显,必须扩展他们的支持者阵营。
    允炆含笑微微点头,表情中透出坚定,“这是一场长久的战斗,但我们会一起走下去。”
    他俩站在窗前,将目光投向远方。
    朱柏心中感受到一股责无旁贷的力量,知道前路并不平坦,但他已下定决心,无论困难如何,他们一定会在这风起云涌间,迎接改革的曙光。
    数日之后,初晨的阳光洒在文渊阁的青瓦上,为整个大明帝都增添了一丝暖意。
    文渊阁内,朱柏正专心致志地阅读一卷等待确认的奏折,思索着当前的局势。
    允炆推门而入,手中握着几张名册。
    他微笑着走到朱柏身边,轻声说道:“陛下,田猎的筹备已经差不多了。这里是参加者的名单,您过目。”
    朱柏将目光从卷宗上移开,接过名册迅速浏览。
    随后,他抬起头,神情中流露出满意之色:“做得好,允炆。这次田猎不仅要激发他们的兴趣,更要为我们的计划争取支持。”
    允炆点了点头,补充道:“而且,在这种轻松的场合中,我们可以更自然地与那些对改革持有怀疑态度的官员交流。没有官场的礼节束缚,话题也会流畅些。”
    朱柏若有所思地捻动着手中的名单,“你说得对。这样的活动有助于拉近彼此的距离。也许我们还可以从中了解更多对改革不安的原因,从而更有效地化解这些紧张。”
    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朱柏心中明白。
    然而,他深知改革迫在眉睫,不成功,便成仁。
    面对目前的局势,除了要有坚定的意志,还得巧妙借助外交手腕。
    不久后,允炆告辞去安排细节,朱柏独自留在文渊阁内。
    窗外的竹林随风轻轻摇晃,阳光透过树叶洒落斑驳的光影。
    朱柏的思绪不禁再次飘向了前方艰难而光明的道路。
    “必须让他们明白,这是为国家的长远发展。”
    他低声自语,心中坚定,哪怕道路曲折,终究会迎来那梦寐以求的改革曙光。
    他呼唤随从,吩咐他们精心准备田猎的各个环节。
    这不仅仅是一场活动,更是决定未来改革命运的重要一役。
    在朱柏心中,一股无形的责任感牢牢扎根,他告诉自己,一定要以智慧和耐心迎接挑战。
    当天晚上,深邃的夜空繁星闪烁,朱柏独自端坐在案前,仔细研究着对策。
    那一刻,他意识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自己并不孤单——还有许多人愿意同他一道,为改革贡献心力。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文渊阁的屋顶,给这座古老的建筑披上一层金色的光辉。
    朱柏早早便步入文渊阁,此时他的顾问允炆已经在等候,只见允炆正在翻阅几卷竹简,眉头微皱。
    “殿下,”
    他抬起头,神情中依旧透露出些许不安,“您有把握吗?这次的活动是否能如愿以偿?”
    朱柏微微一笑,充满自信地拍拍允炆的肩膀。
    “放心,允炆。田猎的细节我都安排妥当,每一个环节都是精心设计的。”
    他顿了一顿,“臣子们心里的疙瘩,不是短时间能解开的。我们需要耐心,让他们理解我们的苦心。”
    允炆点头,却显得有些焦虑。
    “可是,有些官员的负面情绪很顽固,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时间不多了。”
    “这我明白。”
    朱柏眉宇间透出几分坚定,“所以我请来了齐泰和黄子澄,要同他们商量对策。”
    他说出两人的名字时,语气加重,显得尤为慎重。
    就在这时,齐泰和黄子澄一前一后走进阁中,见到朱柏,齐声问候,“殿下。”
    “来得正好,”
    朱柏示意他们坐下。
    “关于如何处理那些持观望态度的官员,你们有什么建议?”
    齐泰思索片刻,道:“殿下,我认为我们应该顺其自然,不必急于求成。改革的进程需要时间,臣民也需要时间去接受。”
    “没错,”
    黄子澄接过话茬,“以柔克刚,静观其变,殿下,皇上对您的支持是我们前行的信心之一。只要我们策略得当,最终会看到成效的。”
    “说得好。”
    朱柏放心地点点头,心中稍稍平静了些。
    突然,他想起皇帝的指示——着手全国土地的丈量。
    这将会是改革的一个重要基石。
    “皇上已经令郁新着手丈量土地,这是我们税务改革的前提。”
    朱柏沉声道,“必须保证这项工作的严谨和精确,不容半点疏漏。”
    允炆、齐泰和黄子澄彼此交换了一个坚定的眼神,齐声答应,“殿下放心,微臣定当竭尽全力。”
    会议在一片信心满满的氛围中结束。
    朱柏走出文渊阁,抬头望向天空,那是一片蔚蓝,预示着一个美好的开端。
    他知道,自己不孤单,还有这么多人愿意并肩作战。
    哪怕前路险阻,他们必将迎来梦中的国泰民安。
    朱柏散会后,独自走在文渊阁外的庭院中。
    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影子,微风轻拂,带来丝丝凉意。
    他的心却有些沉重。
    税务改革不仅仅是纸面上的改变,更是涉及千家万户的重大事务。
    他明白,这份重担不仅是对大明未来的承诺,更是对自己的考验。
    坐在书房中,朱柏细细品味着阁楼中留下的思绪:人们的观望态度需要正视,但矫枉过正同样不可取。
    他知道,绳之以柔方能使那些摇摆不定的人站稳脚跟。
    然而,如何在推进进程的同时稳住人心,却是个棘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