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权衡利弊,走一步险棋!
作者:敏敏敏子   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最新章节     
    李善长的声音戛然而止,因为他看到太子朱标去而复返,手里握着一卷书简。
    朱标没有理会他,径直走到汤和与冯胜面前,深深一揖,“两位国公,孤有一言,还请静听。”
    汤和与冯胜皆是跟随太祖出生入死的开国功臣,对太祖的教诲铭记于心。
    此时听太子念诵,不禁想起当年金戈铁马,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以及太祖的谆谆教诲。
    他们本是忠义之士,只是近日被李善长等人蛊惑,一时迷失了方向。
    如今太子以太祖的教诲警醒他们,他们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愧疚。
    “殿下,老臣……”汤和欲言又止,老脸上浮现出一抹愧色。
    冯胜也拱手道:“殿下,我等……”
    朱标抬手阻止了他们,“两位国公都是我大明的肱骨之臣,孤相信你们都是忠心耿耿的。只是,近日朝中有些流言蜚语,望两位国公明辨是非,勿受小人蒙蔽。”
    汤和与冯胜心中五味杂陈,太子这番话,既没有责怪他们,又委婉地提醒了他们。
    他们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悔意。
    然而,蓝玉却始终冷眼旁观,他紧盯着朱标手中的书简,“殿下,恕臣直言,这书简……”
    朱标将书简递给蓝玉,“蓝国公若有疑虑,可自行查验。”
    蓝玉接过书简,仔细端详,确认是太祖御笔无疑。
    但他心中对朱柏的怀疑却并未消除,他将书简还给朱标,语气生硬地说:“即便如此,四殿下……”
    “蓝国公,”朱标打断了他,“孤相信四弟绝无二心。”
    蓝玉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朱标一个眼神制止了。
    朱标转身离去,只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明日早朝,孤希望看到诸位国公都在。”
    蓝玉望着朱标离去的背影,他紧紧握着拳头,心中暗道:“四殿下,你最好真的像太子说的那样,否则……”
    寝殿内,朱标倚靠在床榻上,脸色苍白,气息微弱。
    他缓缓睁开眼睛,看着窗外渐渐暗淡的天色,低声呢喃道:“父皇……”
    残阳如血,晕染着紫禁城的琉璃瓦,给这庄严的皇宫平添了几分萧瑟。
    朱标的寝殿内,静谧得仿佛时间都凝固了。
    他虚弱地靠在床榻上,身上盖着轻薄的丝被,脸色比窗外的残阳还要苍白几分。
    他轻轻地咳了几声,胸腔似乎被一块巨石压着,喘息都变得格外困难。
    太医说,太子殿下这是心病,需静养。
    可这“静养”二字,落在朱标耳中,却像是一根根钢针,刺得他心口发疼。
    他知道,父皇对四弟朱柏的倚重,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朝堂之上,军国大事,父皇都要问过朱柏的意见。
    而自己这个太子,却仿佛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
    他不是不明白父皇的用意,可这被边缘化的感觉,却像潮水一般,不断地拍打着他脆弱的心防。
    他曾无数次在梦中惊醒,梦见父皇驾崩,而自己却无力掌控朝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明江山分崩离析。
    他深知自己的身体状况,根本无法承担起这副重担。
    他不是没有想过,自己如果真的……
    那大明将来的走向,会如何?
    父皇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真的能够安稳地传承下去吗?
    这种担忧和无力感,像藤蔓一样,紧紧地缠绕着朱标的心。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困在笼中的野兽,空有一腔抱负,却无处施展。
    他轻轻地叹了口气,挣扎着起身,走到窗边。
    窗外,夕阳的光辉已经变得暗淡,天边的云彩也被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灰色。
    他看着远处巍峨的宫墙,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独和无助。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想要将心中的郁结之气都吐出来,然后,他的眼神渐渐变得坚定,他不能倒下,不能让父皇失望,更不能让大明倾覆。
    他缓缓地转过身,背对着夕阳,脸上映照着殿内的昏黄烛光,显得格外清晰。
    他看着地上自己被拉长的影子,低声喃喃道,“父皇,儿臣……”
    殿外,黑暗中,一个低沉的声音响起,带着一丝探究,“殿下,您在说什么?”
    朱标猛地回头,看到杨宪站在门口,身影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有些模糊。
    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杨先生,你怎么来了?”杨宪缓步走近,躬身行礼,“臣见殿下寝食难安,心中担忧,特来探望。”朱标叹了口气,无力地摆了摆手,“无事,只是些琐事烦心罢了。”
    杨宪察言观色,深知这位太子仁慈宽厚,却缺乏决断力,正是他施展才华的好时机。
    他神色一肃,语气诚恳:“殿下,如今皇上龙体欠安,朝中局势微妙,您身为太子,更应以国事为重啊。”朱标闻言,心中一凛,他知道杨宪所指何事。
    父皇近年来身体每况愈下,而四弟朱柏却日渐得势,权倾朝野,这让他寝食难安。
    “先生有何高见?”朱标沉声问道。
    杨宪眼中精光一闪,语气坚定且充满谋略:“殿下,如今之计,唯有拉拢淮西武将集团,方能制衡四皇子,巩固太子之位!”淮西武将集团,以蓝玉为首,骁勇善战,功勋卓着,却也桀骜不驯,是父皇的心头大患。
    朱标闻言,心中一惊,他如何不知父皇对淮西武将集团的忌惮?
    若是贸然拉拢,只怕会引起父皇的猜忌,甚至龙颜大怒。
    “先生此言,可有不妥之处?”朱标试探性地问道。
    杨宪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殿下,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淮西武将集团虽是双刃剑,但若能为殿下所用,必将如虎添翼!”
    朱标沉默了,他在权衡利弊,内心挣扎不已。
    杨宪见状,继续劝说道:“殿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四皇子羽翼渐丰,若是再不行动,只怕……”他故意没有说完,留给朱标足够的想象空间。
    朱标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先生所言极是,本宫这就……”他顿了顿,压低声音,“秘密召见蓝玉等人,共商大计!”
    朱标的眉头紧锁,仿佛山峰上盘踞的虬龙,眉宇间满是化不开的忧虑。
    “父皇…父皇他…”他喃喃自语,声音低沉得几乎听不见,手不自觉地攥紧了龙纹玉佩,指关节泛着惨白。
    “淮西武将…蓝玉…”每一个名字都像一块巨石,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他仿佛置身于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中,一叶扁舟,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杨宪静静地站在一旁,目光如炬,将朱标的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都尽收眼底。
    他知道,这位太子仁慈宽厚,却优柔寡断,正是需要有人推他一把的时候。
    “殿下,”杨宪的声音沉稳有力,如同一剂强心针,注入朱标慌乱的心房,“您还在犹豫什么?四皇子朱柏,才是您最大的威胁啊!”
    他上前一步,语气愈发恳切,“淮西武将虽有野心,但对您却是一片忠心。他们渴望建功立业,渴望封侯拜相,而您,正是他们实现抱负的唯一希望!有了他们的支持,您就有了最强大的后盾,何惧四皇子?”
    杨宪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锋利的刀,剖开朱标内心的重重顾虑。
    他分析利弊,将局势的紧迫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字字句句都敲击在朱标的心弦上。
    “殿下,您想想,若是四皇子登基,淮西武将的命运将会如何?他们功高震主,四皇子岂能容他们?到那时,只怕…”杨宪故意顿了顿,留给朱标无限的遐想空间。
    冷宫的幽暗,权力的倾轧,血雨腥风的杀戮……
    些可怕的画面在朱标的脑海中闪过,让他不寒而栗。
    他猛地抬起头,目光中闪过一丝决然,但随即又被深深的担忧所取代。
    “可是…父皇…他…”
    “殿下!”杨宪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如今已是危急存亡之秋,您若是再犹豫不决,只怕…”他看着朱标,眼神意味深长,“只怕悔之晚矣!”
    夜色更深了,凉风习习,吹动着窗棂上的纸糊,发出沙沙的声响。
    朱标站在窗前,望着深邃的夜空,久久不语。
    他的内心,如同这夜空一般,充满了未知和迷茫。
    “来人!”朱标突然转身,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昏暗的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朱标凝重的面容。
    他挥退了左右侍从,只留下杨宪一人。
    “去,秘密召见蓝玉将军等人,就说…孤有要事相商。”朱标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这对他来说,是从未有过的冒险。
    杨宪领命而去,脚步轻快而坚定。
    他知道,太子终于下定了决心,而这,将是改变大明未来走向的关键一步。
    不多时,蓝玉等淮西武将便悄然来到了东宫。
    他们身着便服,步履谨慎,仿佛夜色中的幽灵。
    书房内,朱标背对着众人,负手而立,身影在摇曳的烛光下显得格外高大。
    “诸位将军深夜前来,辛苦了。”朱标缓缓转过身,脸上带着一抹淡淡的笑容,但眼神却异常严肃。
    “殿下客气了,”蓝玉抱拳行礼,语气恭敬,“不知殿下有何吩咐?”
    朱标的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沉重,“诸位将军都是我大明的肱骨之臣,为国征战,功勋卓着。孤今日请诸位前来,是有事相商。”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如今朝中局势…诸位将军想必也清楚。”
    蓝玉等人闻言,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他们自然明白太子所指何事,四皇子朱柏的新政,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也让他们这些武将感到不安。
    朱标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父皇近年来龙体欠安,孤身为太子,心中甚是担忧。而四弟…他的一些新政,孤…孤也并非完全赞同。”他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几乎变成了喃喃自语。
    蓝玉等人交换了一下眼神,心中顿时了然。
    太子这番话,无疑是在向他们示好,暗示他对朱柏的新政并不满意,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
    “殿下不必多虑,”蓝玉上前一步,语气坚定,“我等皆是大明臣子,誓死效忠皇上,也效忠…太子殿下!”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充满了力量,也代表了所有淮西武将的心声。
    朱标闻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举起酒杯,语气激昂,“诸位将军,孤敬你们一杯!为了大明的未来,为了…你我共同的利益!”
    众人纷纷举杯,一饮而尽。
    书房内,气氛顿时热烈起来,仿佛一场盛大的宴会。
    然而,在这热闹的背后,却隐藏着一股暗流,一股即将改变大明命运的暗流。
    夜色更深,蓝玉等人悄然离去,东宫再次恢复了平静。
    朱标站在窗前,望着漆黑的夜空,内心却久久无法平静。
    “杨先生,”他突然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安,“你说…此事…能成吗?”杨宪站在他身后,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殿下放心,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但愿如此…”朱标喃喃自语,目光中依然充满了担忧。
    他缓缓走到书桌前,拿起一封奏折,上面赫然写着“关于削藩”三个大字……
    “父皇…”他轻声低语,手中奏折被他紧紧攥住,指关节泛白。
    蓝玉等人离开后,朱标在书房内来回踱步,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他时不时走到窗前,掀开一丝窗帘,望向外面漆黑的夜空,仿佛那里隐藏着巨大的危险。
    冷汗顺着他的鬓角滑落,浸湿了衣襟。
    他深知自己走了一步险棋,与淮西武将集团私下会面,一旦事情败露,后果不堪设想。
    轻则太子之位不保,重则性命难保。
    “孤…孤真的…做错了吗?”朱标喃喃自语,声音颤抖。
    他想起父皇的严厉,想起朝臣的非议,想起自己肩负的重任,心中更加惶恐不安。
    但他很快又坚定起来,削藩,势在必行!
    只有削弱藩王的势力,才能巩固皇权,才能避免大明重蹈汉朝覆辙。
    与此同时,在另一处隐秘的书房内,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正跪在地上,向燕王朱柏汇报着东宫发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