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南洋治理问题
作者:粤瓜   大明日不落,开门,自由贸易最新章节     
    “藩王出海,乃是陛下所定,自然是可行,然各藩王该封何处,我等不便明说,此事当由陛下作抉择。”
    “当先就是要先将南洋各地划分出府县区域来,到时陛下那边,也能有个大概,”高拱这时提议道,“如吕宋道上,其地之大,若成一府,则过之,需拆分为三府进行治理。”
    “三佛齐爪哇亦是如此,拆分多府,设县置乡,便于地方管辖,只是南洋广大,交通不便,需一道而独治,在设巡抚之职,监督各地才可!”
    张居正对于南洋那边的情况,没有高拱这些入阁早的了解,所以在高拱等人商议的时候,他和陈于陛两人就这么静静坐在一边听着,从其余人口中了解如今南洋那边的局势。
    高拱提议划分南洋各地,并不是一两日便能完成的,还需要各种的堪舆图比对之后,按照山川河流走势,进行划分。
    到时划分,内阁这边还得工部那边帮忙,只是定下此事后,上呈给洪治帝后,由洪治帝下旨,命工部那边协助。
    接着就谈到了南洋土人治理问题上了,对于土人,张居正依旧还是那一套华夷论调,不做区分,在地其民则皆为明人!
    并且张居正还提出,强制命南洋土人,年五岁起,必须进入官府之学校,进行汉字教育,一定要将南洋土话土字,彻底的消灭掉,南洋只能有一种语言,便是汉语,只能有一种文字,便是汉字!
    每人每日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汉字教育,并且分发一本签到本,由学校先生进行填写,若是学习一年以上的土人,还不能简单的用汉语交流,那就是故意懈怠。
    像这种懈怠之人,南洋各官府必须予以打击,一年以上考试不合规者,罚劳役‘深造’,再通不过,加重处罚!
    这个时候,内阁的各位阁臣,意见就统一了很多,对于如何治理南洋土人,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张居正提议的集体‘深造’,得到了众内阁成员的一致通过,但首先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李春芳提出的,教师人选问题。
    “大明读书人,多是为了考取功名,若是要让他们前往南洋任教,而朝廷这边无有奖励,只怕到时前往南洋之人,不多!”
    要让这些读书人前往南洋,就等于是要他们自愿放弃科举之路,这些十年寒窗苦读的读书人,朝廷要是给不出足够的利益,他们是一定不会去的。
    这一点,不是朝廷下旨就能解决的,断人前程,在场的诸位内阁成员,都不敢私自提议强制执行。
    “不若这样,”赵贞吉出声提议道,“凡是自愿前往南洋任教之读书人,满教五年者,朝廷礼部便授予其举人之功名,诸位以为可行?”
    “太过矣,如此举人泛滥,于国无益!”
    陈以勤对此进行了反对,认为不可授予这般高的功名,“秀才便足矣,举人太过!”
    陈志眯着眼,想起了洪治帝对于科举改革的一些想法,听到赵贞吉这时提出要授予那些前往南洋的读书人举人功名,便出声道,“孟静兄之提议,志认为可行,然前往南洋之读书人,礼部授予其举人功名后,需优先选择南洋之地履官任职才可!”
    洪治帝对于科举制的改革,有自己的见解,再谈及昔日强秦覆灭,而汉朝初建,秦朝自商鞅变法之后建立的军功名爵制度,依旧在汉军之中存在,且根深蒂固。
    汉承秦制,军功爵制汉朝成立,自然也就被保留了下来,可汉高祖刘邦是一个政治眼光极高的一位帝王,他从汉朝建立之后,就敏锐的发现,军功爵制,国家定鼎之后,就不是助力,而是阻力了。
    此时国家较为安稳,没有那般多的仗,可以供这些将士去晋升,士长久无法晋升,容易滋生怨言。
    若是效仿始皇,不改军功爵制,依旧对外发动战争,这对于百废待兴的汉朝来说,是极度危险的。
    故而汉高祖刘邦吸取秦国之旧例,广赐民以爵,秦国时,因连连征战,国家钱粮缺额,秦国下令,凡是民间纳粮给朝廷的百姓,秦国便会赐予一定的爵位给予,鼓励民间积极纳粮,解秦国钱粮之缺。
    此爵称之为‘入粟拜爵’。
    刘邦就以此为突破口,不仅给自己的士兵大量赐爵,还给积极纳粮的百姓,也赐爵,从汉高祖起,大汉出现了军功贵族爵位之外的民爵和吏爵。
    刘邦这一手收买人心,不仅得到了实惠,还从根子上瓦解了那些把握汉朝廷职务的那些军功勋贵权利,开了不以军功授爵的先河,逐步的瓦解掉军功爵制。
    到了汉十年,仅是燕地,刘邦就给自己的老兄弟燕王卢绾下诏,凡燕吏民非有罪者,赐其吏六百石以上,爵各一级。
    华夏自古就是有遵循旧例的传统,只要先皇干过,那么继位者便也能光明正大的接着干,经过汉朝几代皇帝不断地赐爵,汉朝的军功爵制开始名存实亡,爵位与军功逐渐脱钩。
    汉朝也并非是一味的滥发爵位,萧何这位名相,为刘邦重新设立了一套爵位制度,为二十级爵位进行划分。
    第一至八等爵为民爵,乃是平民百姓可以获得的最高爵位,到了八级之后,九至二十级则是吏爵官爵,乃是赐予官吏的爵位。
    尤其是二十等爵列侯,非有功之人,不会轻易赐予,这是汉人毕生追求的最高荣誉!
    刘邦赐爵,也只是赐予一些低级的爵位,高级的,刘邦精明的很,那是不会随意滥发的,为的就是保证高级爵位的‘含金量’。
    很多人以为汉景帝时,晁错是卖官鬻爵的第一人,但其实晁错只卖爵,不卖官,人家也是借鉴了汉高祖刘邦的入栗拜爵而已。
    而汉朝的爵位之所以这般的烂发,民间百姓及官吏们依旧向往,原因就是汉承秦制,秦法是很严苛残酷的,动不动就是斩首剐鼻。
    而秦法中又规定,有爵位者,犯法之后可以以爵代罪,减轻或者免除刑罚,这才是汉朝百姓热衷于爵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