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戴尚书怕不是疯魔了。
看着怒发冲冠的戴昼,几个将军也看的一惊,连忙往旁边挪了挪,宣帝叹了口气,看向思无量点点头。
“退朝吧。”
“退朝!”
思无量的声音在大殿之中回荡起来,朝臣行礼后等宣帝离开,大多数也都走了,只有六部尚书和左右仆射,以及几个大将还有御魏铮皆都留了下来。
没一会儿的功夫,便有太监走近几人身侧,拱手说道:
“诸位大人,陛下御书房有请。”
几人对视一眼,点点头转身迈步朝御书房走去。
御书房里,袅袅檀香缓缓升起,宣帝翻看着手中的鸿翎急报,信中加盖的水军印章已经足够能体现军情之危急。
虽说大宣并不惧楚国,国力上还远比楚国更强,只是眼下刚遭了天灾,又遭人祸,若不能及时处置妥当,不但容易边境出了事,两道百姓也会遭难啊。
宣帝蹙眉放下信件,眉眼中略过一丝微不可察的怒意,这楚国犯边之事定要一个妥善完美的处理,若不然,还真会让世人以为,多年的休生养息,让那个能征善战的大宣给休废了。
看着一侧蹙眉不语的太子,宣帝顿了顿,沉声问道:
“承乾,此事你怎么看?”
韩承乾拱手一礼,摇了摇头道:
“父皇,儿臣以为此事并不是巧合,儿臣曾看过户部的文书,这三年虽说雨水太过,水灾频发,可楚国也并不是没有一丝影响。”
“另外,眼下已是六月,往前推些时日,也就是五月,本应该是稻农们采桑插秧之季节,楚国如此时期,不顾国内百姓,冒天下之大不韪,挥兵北上,不顾人理,倒行逆施,实在是太过蹊跷。”
在古代,虽说两国交战之时很正常,但都不会远在农耕时节,农业社会决定了粮食才是最重要的,在这个时期,就算草原上的蛮子,也不会善动刀戈,因为此时正是水草丰茂之时,若不将牛羊养的膘肥体壮,年冬便足以让他们艰难度日。
可这些蛮子都不会选择的季节,楚国竟然动了,好歹也是有礼仪文化传承的朝廷,竟然如此不理智。
若是背后无有谋划,韩承乾定是万万不相信的。
“楚国水灾应当比我大宣,更为严重才是,此事确有蹊跷。”
宣帝点点头,眸光闪动,脑中仔细回想了一遍,这天下的几个势力与楚国的关系,楚伐宣,他们究竟能获得什么好处。
片刻,宣帝眉头紧蹙,似乎隐隐猜测到了些什么,望着御案上的地图,手指轻点宁州之地,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片刻后,受到征召的众人也接连来到御书房,拱手对着宣帝和太子两人行礼后,才安静等待着沉思的宣帝。
“都来了?”
宣帝抬头,望着众人,心中隐去一抹忧色,淡然开口说道:
“都说说吧,这仗怎么打?”
大宣以武立国,楚国犯边,眼下已经不是打不打的问题了,重要的是怎么打,如何打。
见状,众人看向几个武将,几个武将又看向李珏,兵部尚书李珏,早年间也是一位百战百胜的军帅,直到现在,一生从未有过败绩,见众人目光投来,李珏拱拱手,便开口说道:
“陛下,大楚与我北地不同,楚国气湿润多山川湖泽,水军略强于我大宣,然其虽具长河天险,却无步战之力,绝死之心,退守有余而攻取不足。”
“以下官认为,楚国犯边之危,若能拍一能臣干将不许月余便可破解,但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楚国此次进犯,虽顺天时,却不占地利与人和,除非楚国倾全国之力而出....”
说到这,李珏一顿,声音陡然变沉,面色变得严肃异常,又继续开口:
“若非如此,以下官所见,此局应当是楚国与北蛮...”
“合纵伐宣!”
堂下,几位朝臣面色一变,左仆射萧靖远和右仆射董舒对视一眼,面色难看的点了点头,程明虎捏着拳满脸怒容,皇甫怀德更与张弓景沉默不语,从李珏的分析来看,这事似乎确实是针对大宣的大局。
在几人身后,工部尚书张哲已经琢磨起工部能造出多少战争用具了,吏部尚书李卫面色微变,眼中却是隐隐略过一丝讥笑。
堂上,宣帝略微颔首,李珏的猜测跟他不谋而合,不过面上却是不露神色,略微沉吟片刻,开口对着众人吩咐道:
“李爱卿所言极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以楚国之力断然不敢如此行事,思无量派密谍司出关,前往草原楚国探明真相,另外工部全力准备战争所需一应器具,
张爱卿率右骁卫挥师南下,助滔河水军迎战大楚,所行诸事三思而后行,必要时期可先斩后奏,务必护我大宣南部安宁,护我大宣子民安宁。”
“户部全力配合右骁卫,御史台负责好京中一切闲杂言论,若有必要可上报于朕,与大理寺合力查办。”
“兵部及时处理军报,做好提前规划战前准备。”
“太子去尚书省,由左右仆射直接管理,及时注意各地上报,其他有司一应照常。”
“眼下局势未明,草原动向未清,其他诸领军卫皆都做好战争准备,若有战事发生,尔等皆是我大宣最锋利的剑!”
宣帝拍案起身,直接无视其他几位将军幽怨的眼神,李珏率先出列,单膝跪地沉声开口:
“臣遵旨。”
紧接着,太子,张弓景,戴昼,魏铮等人相继下跪,跟着开口:
“(儿臣)领命...臣遵旨!”
见众人都跪下,程明虎只好把郁闷收回心里,迅速跪下开口说道:
“臣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