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夕阳西下,几人一同回到王家门口,林芷若跟在王平身后,贝齿咬着嘴唇,犹豫许久,才对着王平开口小声问道:
“公子,那...风筝能交给我吗?”
“风筝?”
王平回过神,愣了一瞬,转而低头将手中风筝笑着递给林芷若,有些不好意思的道:
“原来芷若姑娘爱放风筝啊。”
“早知如此,下午就应该多让你放的。”
“没事的,芷若多谢公子。”
林芷若笑着摇了摇头,双手捧着风筝,看了眼王平,欠了欠身,跟小宗翰和张山峰摆了摆手,转身走进了旁边的院子。
“小宗翰,下次见。”
“芷若姨姨再见。”
小宗翰蹦跳着朝林芷若喊了一句,又蹬蹬一溜烟飞快的跑进了王家院子,院里白氏正做着饭,张氏和何氏在前院摘着菜,见小宗翰飞跑进来,两人被吓了一跳,嘱咐小宗翰注意脚下后,何氏去追着小宗翰走了,张氏笑着看了一眼,擦了擦手,一脸艳羡的走到王平身边,笑着问道:
“刚才听宗翰喊芷若,”
“莫不是整个下午,你们都和芷若那丫头在一起呢?”
“平儿觉得那丫头咋样,喜不喜欢,娘觉得挺好的,而且娘看那丫头对你也挺有意思的,要不要让娘去问问……”
“哎呦,娘啊,你说什么呢?”
“咋有说起这个了,我和芷若姑娘这没什么,朋友关系罢了,你咋净往那想?”
“再说了我才多大年纪,科举的事还没一撇呢,这事,你以后可不要再说了。”
张氏话还没说完,就被有些哭笑不得的王平打断了,他今年也才不过十七岁,自己都没活明白呢,更别说成婚了。
王平得赶快把张氏这种想法打断了,不然有一点犹豫,他以后的日子,可是别想这过安生了。
王平说罢,便转身去了自己的小院,再过两日等经义放榜,他既然已经决定要走务实,不追求词藻,那诗赋与策论的内容就要简练有内涵,得多做一些准备才行。
见王平走了,张氏有些失望,不过想起科举一事,张氏也只好将这事搁置下来,看平儿现在的样子,他们想要抱孙子的希望,也只能等以后了。
“芷若那丫头不也挺好的吗?”
“这么好的丫头....可惜了。”
张氏撇了撇嘴,转身放下手中菜蔬,进了厨房之中指点起了白氏。
一墙之隔处。
烟儿疑惑的望着林芷若的屋子,眼里有一丝不解和疑惑,今日小姐本该去剧院的,可等了一下午,却不见她来,害得她担心了那么久。
如今一回到家,又把自己锁在屋子里,不知道在干些什么,她一会得问问才行。
屋里,林芷若小心抚平风筝上的褶皱,笑了笑,将风筝放进柜里,轻轻抱了抱,满眼欣喜。
……
过了两日,经义试的成绩,便被如期公布于贡院墙外,望着墙榜上那个第一的名字,众人张了张嘴,眼中带着震惊,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秦扶言叹了口气,拍了拍已经失神许久的黎泽淳,开口安慰道:
“黎兄,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王县男很强,可咱们还有机会,诗赋诗,策论诗还会有机会的……”
“诗赋诗?策论试?”
黎泽淳缓缓抬起头,眼神变得坚定,再次看了一遍那高悬榜首位置的王平,缓缓吐出一口气,认真的道:
“还有机会....”
“还有机会!”
见黎泽淳重拾信心,秦扶言心中不由得感叹一句,这王县男虽然很强,但接下来诗赋试更考验临场发挥乃是他的强项,而这策论试,以黎兄之才,王县男定不会再是对手。
两人对视一眼,眼里都仿佛燃烧着复仇的火花。
第二日,熙和元年,关内道乡试第三场如期举行。
王有发的腰虽依旧有些酸疼,可还是撑着送王平进了贡院,与前两场的忐忑不同,王平科举这么多场所取得的成绩,王家人的心情也渐渐开始习惯起来,所以并没有什么担心,反而望着王平的眼神,除了自信还是自信。
贡院考房里,王平刚收拾好东西,不久后,便听到铜锣声在考场之中响起,预示着第三场的考试也即将开始。
不多时,便有衙役走来,发下纸和笔……
这贡院发的笔,虽说能用,但效果并没有自己带的好,王平索性放到一边,等考完给宗翰带回去练字。
等摆置好笔墨,翻开卷子,果不其然,虽说是乡试,但这诗赋题依旧是词一曲,诗一道。
这对王平来说,倒也算是习惯了。
“器成于炼,志守于坚。”,这是第一篇诗的主题,要以此为主旨,做出一篇符合七言的绝句。
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格律和韵脚方面都有要求,写成五言,是绝对不行的。
不过乡试考场,倒也不会有什么人犯这种错误,众人都是一层层筛选上来的,若是真如此大意,在之前就已经被刷了。
所以他要在答题的时候,既要符合题目主旨,又要有正确的价值体现。
对于这种“咏物”诗,王平思索良久,忽的身子一震,便想起了一首非常着名的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没错,就是于谦于少保所写的《石灰吟》,这首石灰吟是他一生的写照,也正符合这次乡试题目。
这个时代,没有大明,没有瓦剌,没有昏聩的皇帝,也不需要于少保力挽天倾,最终落个抄家处死的下场。
王平想起于少保短暂而精彩的一生,一时说不出的唏嘘。
定了定心神,很快,一首《石灰吟》也随着笔尖的滑动,逐渐落于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