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卫青的话,刘彻觉得他说的真对。
这个叫白什么吉的人是那日子国的人,既然是别的地方的人,没事跑来否认我们的历史做什么。
唐,李世民听到弑父的时候,眉头抖了一下,他有点听不得这个。
不过,“尔等宵小,何疑祖宗?”
程咬金,“不要脸的玩意儿!”
魏征也在一旁嘟囔着。
……
“其实在我国20世纪初,也掀起过一股通过否定历史经典来冲破封建的浪潮,当时胡适提出了一个影响力较大的说法,即东周以上无信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东周以前是几乎没有什么可信的历史的,所以当时有很多的学者都开始否定夏朝的存在。”
“那么为什么这些学者偏偏要选择否定夏朝呢?这其中也是各有各的说法。这里老师先声明一点,商之前肯定是有一个朝代的,只是它不一定是叫夏,部分人将这个朝代是不是叫夏和夏朝是否存在混为一谈,但同学们要明白这其实是两个问题。”
“河南出土的二里头遗址,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过?”
于丽点开浏览器搜出二里头遗址的图片,放在屏幕上。
“听过,老师我知道,在这里还挖掘出了最早的青铜礼器。”
“我也看到过,据说这里挖掘出来的青铜很……朴素。”
第二位发言的同学似乎没有找到合适的形容词来形容。
“同学们知道这方面的内容很棒!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地点与传下来的文献中描述的夏朝位置相似,时间跟空间也能对应上,加上还有礼器出土,所以有一部分考古学家认为这里就是夏朝的都城,但还有一部分严谨派,他们认为目前还没有出土有关夏朝的文字说明,没有任何文字可以明确表示这个朝代叫夏,我们就不能说它是夏朝。”
同学们听的有些迷茫。
“这还不是夏朝吗?如果夏朝没有文字或者夏朝的文字是写在树叶上或者竹简上,那我们还挖个啥,那些东西哪能保存这么长时间啊。”
“对啊,到死都证明不了夏朝叫夏朝,因为没有文字出土。”
“但是严谨点也好啊,说不定它就叫别的名,不然为什么不叫春秋冬朝,偏偏说它叫夏朝呢?”
“照这个说法,西方还有历史吗?不知道要删减多少。”
于丽看她们讨论的差不多了,才继续往下讲。
“关于夏朝的记载,大多是来源于周,商的甲骨文中并没有提及。可能是商不一定叫前朝为夏,也可能是因为甲骨文大多适用于祭祀。”
“在史册记载中,出现最多的是西邑这一词,《商书·太甲上》中写到:惟尹躬先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所以现在虽说要证明夏朝存在,其实本质上是要证明商之前的朝代叫夏,而想要证明它叫夏,自然就要挖掘出那个时代的文字或者有记录文字的物品。”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这就好比别人要你证明你姓孙,那你会想怎么证明呢?首先就是甩出身份证告诉那人身份证上就写着你姓孙对吧,这个情况大致也适用于这里,要有文字记录明确指出那个时代的人给自己的朝代起名是夏才行,而这偏偏是最不容易的。”
于丽说着说着觉得有点郁闷,倘若夏朝并没有文字,那这个朝代它到底叫什么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了。
不过,于丽想到商朝的甲骨文,说实话,文字不太可能突然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的,那么,夏朝大概率是有文字的,只是它或许不太成熟。
而且甲骨文被发现之前,记载甲骨文的龙骨被认为是一种药材,也不知道历史被人们吃掉了多少……
被吃掉的甲骨文中就有夏朝的记载也说不定呢……
秦,嬴政没想到后世居然还有专门挖坟墓的学者,看来他要让史官把事情记录的更加全面才行。
不然后世人想要研究他的大秦,岂不是也要掘他的墓。
证明夏朝为什么叫夏朝?这种问题还真是费脑筋。
想到后人举的那个例子,如果有人叫他证明他为什么姓嬴,他如何证明?
他还真说不出什么证据,毕竟他的出生就注定了他会姓嬴。
就是那个甲骨文到底是什么呢?看着投影仪上面的图片,嬴政叫臣子刻画下来。
他现在就把这些东西全部收集起来。
汉,刘彻觉得严谨派的逻辑怪奇怪的。
他理解研究历史需要保持严谨,就像他现在看以前的史册记录,他也不会完全相信,除非有其他的证据。
但根据后人口中的描述,那个二里头遗址大多情况都跟夏朝时期对应上了,为何偏偏执着于文字呢?
看来他需要多多关注史官这方面的情况了。
史官:突如其来的关注,有点害怕。
他大汉可不能最后因为没有文字说明而不被人相信它不叫汉。
也可以参考那个甲骨文,把字刻在石头上也不错。
而看到这个情况的史官们,他们都开始查看有关夏的历史记载,毕竟他们相对于后世而言,肯定是离夏更近的。
唐,李世民万万没想到一个朝代居然连名字都无法证明。
在他的认知中,有关商之前的记载,一直都是说它叫夏的。
原来后世是根据文字来确定朝代的吗?
可夏朝的文字载体不容易保存的话,后人也发现不了啊。
而且三皇五帝的故事呢?带着浓烈的神话色彩,后人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宋,赵匡胤今天没有留人看投影仪记录,而是自己亲自观看。
他听到那些学生的声音有男有女,后世居然是男女混合授课的吗?
不过想到之前的女帝,他对于这种行为虽有些不认可,但也能接受。
而且学生与夫子之间的关系好像不错,听着好像授课方式也更能使学生理解并思考。
明,朱元璋依旧带着朱标听着此次课程。
不过朱元璋本人对历史说不上什么话。
他单纯觉得严谨派是否过于严谨了?
就像其中一位同学说的那样,万一夏朝没有文字呢?
……
朱棣对自己很有信心,他已经开始让内阁首辅解缙和姚广孝主持修撰《文献大成》了,他就不信这么一本书会流传不下去。
(初名《文献大成》,朱棣亲自撰写序言后赐名《永乐大典》)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只能辛苦编写的大臣们了。
到时候让他们多写一部。
大臣:……认真的吗?
————
于丽的话到此结束,“有关夏朝是否存在的争议就说到这里了,接下来我们要继续讲的朝代是商朝。”
“大家知道商朝的国祚有多少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