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讨论时间
作者:孤者自怜   惊?不是讲历史?古人开始输出最新章节     
    “齐桓公小白的故事老师就讲到这里了,第二部分剩下的内容我们下周继续,同学们回去也要多看看书提前了解一下哦,最后老师祝大家周末过得愉快。”
    于丽拿起自己的历史课本,伴随着下课铃声走出了教室。
    同步讨论时间:
    “不讲什么什么公的,只说小白,我感觉我好像更听得进去了。”
    “我也是诶,要是讲这个公那个公的,我一听就烦,但是你说他叫小白,我瞬间记住了。”
    “原来管仲最开始扶持的是齐桓公的对家啊!我还以为管仲一开始就在齐桓公手下做事。”
    “好像是鲍叔牙和管仲两个人约好一人扶持一个,然后不管谁扶持的继位了都不能忘记对方。”
    “哈哈哈,那鲍叔牙挺讲信用的,把管仲保下来了,也幸好那个鲁国的国君没有把管仲给杀了。”
    “小白挺大度的,不仅不跟管仲计较,还让他当宰相了,那个相是宰相的意思吧?”
    “差不多,相这个名称就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正式出现的。”
    “鲁国怪惨的,齐国应该打了他好多次。”
    “这个遂国估计太小了,就是那种被灭了周王室也不会管的程度。”
    “也可能是跟周王室没有任何关系,是外姓被封为诸侯。”
    “齐国是真的好喜欢会盟,我之前看过他的会盟记录,那个网站页面,一溜下来全是。”
    “晋献公的继位本来就不正统,他爸把原来的晋国国君杀了,然后把得来的资产都送给周天子,周天子就默认了他取代晋的事情,但是他爸只杀了原晋国的国君,剩下的那些儿子孙子都没杀,所以晋献公才天天提心吊胆的,生怕那群人会突然造反,把他的位子抢走。”
    “说个不恰当的说法,就像小三上位严防小三一样,晋献公属于是旁支取代了正支,不过那群人说起来也实在是太烦晋献公了,天天找晋献公要钱要地,搞的他非常头大,后面才干脆把他们都杀了的。”
    (正支指嫡系,长房的长子为正支。)
    “他是真的狠人,晋献公把他爷爷辈到侄子辈四辈人中,几乎是所有的旁系血亲都杀完了,除了个别几个跑出去了,就算跑出去了,估计过的也不怎么样。”
    “诶,话说晋献公有一个儿子叫夷吾,管仲好像也叫夷吾诶!”
    “是哦,我第一次知道,晋献公的儿子是姬姓晋氏,名夷吾,管仲是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一瞬间觉得好神奇啊。”
    “没作业没作业……千万别布置作业,真的没有作业,哈哈哈,老师周末愉快。”
    各朝时间:
    “鲁国的人过的会不会太辛苦了点,经常被齐打……”
    “那个时候有哪个国的百姓过的不辛苦啊。”
    “那个时候的君主和臣子可以重名吗?不是要避讳的吗?”
    “管仲在齐国,那个晋献公的儿子在晋国,又不在一个地儿,没必要避讳吧。”
    “对啊,又管不着。”
    “说起那个晋献公,干的真不是人事,怎么能全杀了啊!四辈人啊,他爷一辈,他爹一辈,他一辈,他侄一辈,连自己的儿子都要追杀,也不怕把自己干绝后了。”
    “已经讲了四个诸侯了,郑,齐,晋,楚,下一个要讲秦了吧。”
    “齐楚抗衡,晋在发育,下一个肯定要讲秦了,不是讲秦就是讲那三个诸侯国内部要出的问题了。”
    “不是说那个晋献公也想废太子,大概后面还是讲晋国的事。”
    “是啦,这些皇帝都怎么个事啊,一上年龄就干出宠妾灭妻的事情。”
    ……
    秦,嬴政聚精会神地听着这节课,虽然那位老师将事件往简单了说,但不代表什么都学不到。
    比如那个远交近攻,他用的也是这个法子。
    还有利用周天子?嬴政抬头望天,手中捏着竹简,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想法,或许他也可以利用。
    至于那些宠妃问题,这可不会发生在他身上。
    汉,刘邦慢腾腾地站起来,坐的时间长了,他的腿有点麻。
    宠妾灭妻,看来这样的事情可不能干,周幽王和晋献公两个人都想做这样的事,估计这个晋国要发生大事了,想必下节课要讲的还是晋国。
    按后世那个说法,春秋说完就是战国,战国之后应该就是秦朝了,看来快要讲到他的汉朝了,刘邦心中默念。
    也不知道他建立的汉朝会有多少年的历史。
    他真的挺想知道的。
    ……
    刘彻看着那个远交近攻,他也要有的交才行。
    春秋那个时期的事情很多,还乱,这位老师大概只是讲了一部分比较有名的事件。
    看这个讲课角度,估计东周是不会讲了。
    可能也不需要讲。
    隋,杨坚听到那个晋献公跟周幽王一样想废太子的时候,不由地想到自己家的太子。
    他其实也有点想废太子……
    本来知道这个投影仪会讲历史的时候,他还蛮激动的。
    毕竟他可以提前知道后面将会发生的事情。
    结果它三天一课,一个朝代还要讲好几节课,这样算的话,都不知道要多久才能讲到他这个时期。
    罢了,废太子的事暂且先放一放吧。
    他再等等。
    唐,李世民每隔三天就拉着长孙皇后一起来听课。
    因为历史比较久远,大多时候李世民都当听故事一样,不过心中还是会将事情过一遍,时刻提醒自己可不能做出那样的事。
    而且他把太子李承乾也叫过来了,每次听完都要他写写自己的感悟。
    写出来之后还会叫他的老师们评价,顺便再教他为君之道。
    李世民想到自己这么看重太子,那他是肯定不会干出那种废太子的事情的。
    宋,赵匡胤默默听完整个事件。
    武力不够的时候,想发兵干涉别国的内政,那个鲁国国君怎么敢的啊?
    难道它不清楚齐国的兵力?
    毕竟两国靠得那么近,不能什么都不清楚吧。
    或许是存了点心思,以为齐国刚没了国君,朝廷会发生内乱吧。
    明,朱元璋听完后总结了三个问题。
    一是武力问题,二是太子问题,三是君王自身的问题。
    这个武力问题,他倒是不怎么担心,毕竟天下本就是他自己打出来的。
    太子他更不用担心了,他的标儿必须是太子,他就是废自己都不会废太子。
    现在最重要的反而是他自己的问题,俗话说人老了容易犯糊涂,他可要管好自己,千万别干出什么影响天下的事情。
    ……
    朱棣眨巴眨巴眼睛,他没啥想法。
    不过,这个老师只讲事件吗?
    不说说有名的人物?
    比如他。
    希望老师后面可以拓宽一下历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