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两年(106),卫青去世,帝国又失一壁。
卫青已经很久没有出场了,汉朝后面打了这么多仗,卫青一次都没有参与,前面我就听到有些同学们对他的行为很是疑惑,现在我们来简单说一下。”
史记里面,司马迁评价卫青说,他曾和苏建谈论过卫青。
苏建说他曾经批评过卫青,说他既尊贵又有才华,可全国的贤士大夫都不赞誉他,所以他希望卫青能像古代那些名将学习,积极招选贤人。
卫青回答说,以前的魏其侯、武安侯优待宾客,结果皇帝对他们咬牙切齿。亲近、拉拢士大夫,招揽家臣,选贤任能,贬退无才之人,这些都是皇帝才能做的事情,我这个当臣子的只要恪尽职守、尽心尽责就可以了,没必要去参与招选人才。
汉书里面,记载卫青列传的最后一段话是这样写的。
当初出塞攻打单于本部的时候,左贤王援助,苏建前去阻击,结果士兵全死了,他一人孤身返回,有人劝卫青杀了苏建立威。
卫青说,我有幸能以外戚的身份在军中任职,并不怕没有威严,尽管我有杀将军的权力,但我也不敢擅自在境外杀将,苏建的事交给皇上定夺就好,身为人臣不独断专行,这样不是很好吗?
“史料记载的内容就是这些,从这两段话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卫青的智慧。
卫青不出现在战场上,除了刘彻有意闲置卫青,卫青自己也有退居二线的意思。
君臣之间可以这样相处,得以善终,也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了。”
卫青去世之后,刘彻下令让他陪葬茂陵,将他的坟墓修成了阴山的模样,这是他戎马一生的证明。
“卫青去世一年后(105),汉朝收到了西域传来的消息。”
汉朝跟西域的关系缓和之后,匈奴对于西域跟汉朝之间的交流越发不安。
当初被打回漠北的匈奴一直都不敢再次直面汉军的锋芒,所以后来的他们更多时候是把心思放到了怂恿西域诸国身上。
匈奴经常恐吓他们,不让他们跟汉朝来往。
这一次,匈奴威胁到了乌孙国头上。
“这时候的乌孙国国王还是猎骄靡,他还没有去世,但他已经垂垂老矣,可他的目光依旧锐利。他的一生亲眼目睹了汉朝跟匈奴之间的战争,所以他很清楚现在的汉朝要比匈奴更加强大。
面对匈奴的威胁,猎骄靡给汉朝送信,请求能和汉朝和亲。听到和亲的大臣们立即开启了一番激烈的讨论,大家商讨过后,一致认为和亲可以,但有个条件,那就是乌孙国必须先拿出聘礼表示诚意,否则免谈。”
“刘彻也认为这话很有道理,就这样回复了猎骄靡,猎骄靡很快表示完全没问题,于是他派人送了1000匹西域的马当聘礼,汉朝就把江都王刘非的女儿刘细君嫁给了猎骄靡。
猎骄靡封她为右夫人,可长安那边还没来得及高兴,猎骄靡又做了一件事。
他把匈奴那边送过去的美女也收入了后宫,封为左夫人。非常生动地给大家表演了一番什么叫两面下注,两头讨好。”
匈奴以左为尊,而西汉以右为尊。
所以猎骄靡封匈奴送过来的美女为左夫人,封刘细君为右夫人。
大家都受到了尊重,是完美的三赢局面。
“汉朝知道后,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默默接受这个事实。没过多久,猎骄靡就去世了,他的孙子军须靡上任,成了新的乌孙国王。
细君公主按照游牧民族的习俗嫁给了军须靡,后来的她在生下一个女儿后便去世了。她去世后,军须靡再次派遣使者,请求跟汉朝和亲。
5年后(100),刘彻下令,让楚王刘戊的孙女解忧公主嫁到乌孙国。”
刘戊,之前发动七国之乱的其中一个,兵败自杀。
其他诸侯王被除国,只有楚国被汉景帝刘启网开一面,所以解忧公主是以罪臣后代的身份长大的。
那一年,她20岁,成了乌孙跟汉朝联系的纽带,扛起了汉朝的利益。
“从细君公主下嫁乌孙开始,乌孙的局势逐渐被稳定,汉朝的使者们继续往西边走,走的最远的,已经到达了中亚地区,见到了安息国的国王。
安息国王很高兴,送给汉使们鸵鸟蛋以及请他们观看了一场魔术,表演魔术的队伍还跟着汉使一起回了长安,让长安的人全都大开眼界。”
安息国,又称帕提亚帝国或者阿萨息斯王朝。
它位于罗马帝国跟汉朝中间的丝绸之路上,后来的汉朝跟它有了很多交流跟贸易。
——
{卫青是最好的外戚。}
{能力强情商高,看的通透活的明白,也太完美了!我以后也要做这样的人。}
{大将军、长平侯卫青,因为有霍去病,他的光芒多少是被掩盖了些。
汉武帝还给他谥号“烈”,以武立功,秉德尊业曰烈。}
{猎骄靡活的时间好长。}
{他还知道尊重文化差异,挺会玩啊。}
{和亲的公主太惨了,游牧的收继婚制。
细君公主很想家,她应该是因为抑郁去世的。}
{真是个人才啊,确实是非常生动形容。}
{说到和亲公主,我就想到了王昭君……}
……
用那些学生们的话来讲就是,这个乌孙国别太搞笑,什么三赢局面。
众人议论不止,猎骄靡的行为简直就是在耍汉朝,打汉朝的脸,真是太可恶了!
明明是他请求和亲,结果汉朝同意之后,他还要接受匈奴送过去的女人。
对于公主去和亲这件事,他们的心情并没有多大波动。
因为那是他们习以为常的两国之间维持和平的一个方式。
倒是游牧民族的收继婚制,听的他们忍不住撇嘴皱眉。
不理解,完全不理解。
游牧民族没女人吗,还是女人不够?
为什么会有这种制度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