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时难得而易失
作者:孤者自怜   惊?不是讲历史?古人开始输出最新章节     
    “我们继续讲《修政语》,这里面有上下两篇。
    上篇是从上古圣王的故事出发,说黄帝的言论以道为要点,颛顼的言论以道义为要点,尧的言论以仁爱为要点,舜和大禹以忠信为要点,商汤以守道为要点。
    下篇是从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和鬻子的故事出发,讲述君子和人民的关系。”
    鬻(yu),卖官鬻爵的鬻。
    鬻子是传说中的人物。
    相传,鬻子是周文王的火师。
    他是周代的思想家,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是楚国开国国君熊绎的曾祖父。
    火师是主管火焰的官员,上到祭祀生火,下到消防灭火。
    在部落时代,火焰是有神秘意义、政治意义的大事。
    而那时候,脱离部落制度的时间并不长,所以火师是一个很重要的官职。
    “这篇文章就是通过文王、武王、周公旦跟鬻子之间的对话问答的方式启发梁王。”
    比如周文王问鬻子,君子马上就职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鬻子说,君子即将就职的时候应该像太阳刚刚升起那样光辉灿烂。
    君子已经就职应该如日中天,光明普照。
    君子离职的时候,对老百姓来说就像一片昏暗。
    周文王说,我领教了。
    周武王则是问鬻子,我想防守一定能守住,进攻一定能夺取,作战一定能取胜,应该怎么做?
    鬻子说,用平和的方式,平和指的是不用那么严厉的方式去防守、进攻,要注重礼仪,摆出阵势。
    周武王说,我领教了。
    接着周武王又问周公旦,我想治理一定成功,战争一定取胜,该怎么办?
    周公旦回答,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就能扬威国外,君主有德行就能取信于百姓,就能得到天下,否则的话就得不到,就算得到了也守不住之类的话。
    周武王说,我领教了。
    接着周武王就去世了。
    然后是周成王继位后继续问鬻子问题,问的跟前面的差不多,鬻子的回答也差不多。
    总之就是要遵循正道,对百姓好,使用民力不能耽误生产,使用财力有节制,君主实行仁道,官吏做关爱的事,百姓做服从的事等等。
    周成王也说,我领教了。
    “修政语的内容说完了,还剩下最后两篇《礼容语》跟《劝学》。
    礼容语是前面讲过的容经的扩展,容经中说的是不同场合有不同的礼仪、姿态神情等规定。
    那如果姿态或者神情不对会怎么样呢?
    这一篇就是贾谊给出的答案。”
    总结就一个字,死。
    他在这篇文章中一共举了三个例子。
    一个是鲁国的叔孙婼去拜访宋国的宋元公,两个人喝多了,一边勾肩搭背一边痛哭流涕。
    贾谊说他们丧失了心境,在快乐的场合表现悲伤。
    心的精神叫魂魄,他们的魂魄没了就要死了。
    然后没多久,这两人就一前一后去世了。
    二是晋国的国君晋厉公带着三个卿大夫去朝见周天子。
    但这位晋厉公的礼仪很不到位,走路的时候腿抬的很高,表情管理也不到位,目光使劲往上瞅。
    三个公卿也是一个比一个嚣张。
    然后没多久,这三个卿大夫就被晋厉公杀了,接着晋厉公自己也被囚禁,最后被杀。
    三是个好例子,讲的是晋国的另一位大臣朝见天子时守礼仪,宴席上不讲私事,交谈时聊的都是诗经等等,这样的人辅佐国君,国家才能兴盛。
    “我们接着说最后一篇劝学。”
    劝学是贾谊在学生时期写的。
    后来的学者认为,这是贾谊跟着张苍学习时写的。
    劝学这一标题就已经表达了他想说的东西。
    各位门人弟子:舜是什么人?我贾谊是什么人?
    都是竖起耳朵睁开眼睛,都是开启思维表达思想,都是站着行走。
    为什么舜有圣贤之名,有君子的品质,我却在乡间、邻里间都默默无闻?
    这是因为舜勤奋努力,不断追求,我却放纵安逸,不会反省。
    “在这里,贾谊举了一个叫南荣跦的例子,说明他的学习刻苦,学习态度认真等等。”
    贾谊说,现在老师的智慧已经超过了老子,各位学生的才能也不弱于南荣跦。
    还能亲自得到大贤的教导,跟大贤同席,从容交谈。
    老师就在身边,在课堂上,所以学生们的问题没有得不到答案的。
    这是天赐的恩典。
    “贾谊在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是,‘时难得而易失’。
    所以同学们要努力学习啊,因为上天赐给你的美好时光跟恩德福禄只有一次。”
    ——
    {我领教了。}
    {所以别问,问多了容易死的太早。}
    {领便当了。}
    {礼容礼容,我发现我说快了会读成论。}
    {连读的话就会。}
    {这是真完蛋了,一前一后没了。}
    {梁王还不得被吓到,不守礼仪的后果直接死。}
    {从前有一个小孩,他不听话,第二天他就死了。}
    {大人都是这样吓唬小孩子的,我放学回家就会听到我妈妈吓唬我弟弟。
    我弟被吓到后瞬间老实,就挨着我妈,也不敢捣乱了。}
    {《 超 过 了 老 子。》}
    {切,读书很累的哇。}
    {是写作业累吧,我感觉光学还是挺轻松的(搞笑语气)。}
    {很有道理,但我不爱听,毕竟人就活一次。}
    ……
    说来也是奇怪。
    这吓唬小孩的行为也是一脉相承的吗?
    家中有孩子的很快联想到自己平时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其实仔细想想,很多都是这种吓唬教育。
    什么不听话要被狼叼走、下河玩水会被水鬼抓走、玩火会尿炕之类的话。
    他们的父辈教给他们,然后他们再教给他们的孩子。
    如投影所说,这也是一种传承吧。
    还没孩子的也很快想到了家中的长辈。
    他们都长大了,父母还时不时会用一些话吓唬他们。
    当他们还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吗!
    他们已经长大了。
    才不会像小时候那样,只听被他们的三言两语就被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