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很快结束,叶昭宁跟魏永旭一同乘坐御辇回了紫宸殿,轿辇上,叶昭宁饶有兴致地看他。
问道,“陛下是什么时候在圣旨后面加上那句话的,我之前看的时候可没有那句话。”
魏永旭含笑看她,“我这次可是给那些老家伙给了不少好处,自然要物尽其用,朕的好处岂是那么容易拿的。”
微微顿了片刻后,神色淡了一些,“本来此事他们也无法阻拦,只是有人跟我说了一番话。”
叶昭宁想了想这些时日他见过的人,心中有了猜测,“可是楚太尉?”
魏永旭颇有些惊讶看着她,“你如何得知?”
叶昭宁微微一笑,“陛下,能让你改变想法的,除了母后大概也只有这位早已不问朝政多年,又历经三朝深得仁宗和先帝信任的楚太尉了,恰好前几日他进过宫,所以我便有此猜测。”
魏永旭赞道,“就凭借我与他见过一面,能有此猜测,我的昭昭果真聪慧。”
叶昭宁有些好奇的看向他,语气还有些急切,“陛下快跟我说说,楚太尉到底跟你说了什么,能让你改变想法。”
魏永旭看她这副急不可耐的样子,不禁失笑。
也不在磨蹭,将那日的话和盘托出,“楚易告诉我,我如今以诸多好处来让以英国公为首的老臣等人妥协,下一次他们会更加得寸进尺,而你即便勉强参政,也会有诸多掣肘,因为他们会从内心觉得是他们的退让你才能参政,对你也会是面上恭敬。”
顿了片刻,魏永旭的脑海中浮现出楚太尉那张苍老但却满是睿智的眼睛,“与其如此,不如一步到位,赋予你摄政之权既可以保证你在朝堂中的威信,也能防患于未然,在阿泽没有真正成长起来之前,可以保持朝局稳定。”
叶昭宁有些不解的问道,“可英国公他们怕是会因此而生出不满,进而在别的政事上为难陛下,到时又该如何?”
魏永旭眼神轻蔑,“朕是皇帝,他们的尊荣权力荣华富贵都是朕赐予的,况且如今我登基已近十载,朝中重臣大半也都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他们即便在不满,也只能憋着。”
叶昭宁听出了一些不对,捕捉到了关键的信息,“那也就是说,陛下若是想要做成一件事,那么大半朝臣都是会支持陛下的,可为何还要如此在意英国公那些人的态度。”
魏永旭的神色凝重几分,“此事不同于其他事,且英国公等人都是积年的老臣,位高权重,现在还不到跟他们撕破脸的时候,有些政令还需要他们去推行。”
叶昭宁默然,许久后她才说道,“其实只要陛下愿意只需下一道内旨就可以让我参政,但陛下还是选择了徐徐图之,因为若是明发内旨,不单单陛下要和满朝文武,就连我和阿泽也会被朝臣群起而攻之。”
魏永旭微微颔首,伸手揽她入怀,“昭昭,你知道我为何钟情于你吗?”
眸子中溢出无限深情,“因为你知我,懂我,所以在我看来你我合该是夫妻,是这大周的帝后。”
叶昭宁轻轻唤了一声,“怀之,我........”
魏永旭却用食指抵住了她的嘴唇,而后轻声道,“昭昭,今后你我共治这大周的江山,生同衾死同穴,你我的名字永远留存与这史书之上,就足够了。”
叶昭宁轻轻嗯了一声,“我会陪着你一起走下去,直到生命的尽头。”
魏永旭的心中涌起无限柔情,他虽然不知道为何两人之间已经经历了这么多,但他们之间却依旧好似存在着一层薄膜,但只要她在他身边就够了。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他能寻到此生挚爱已是难得,若是奢求的更多,他怕上天会将她从身边夺走,所以只要像这样就很好,很好了。
英国公府,众人齐聚,有一人冷哼道,“陛下竟然言而无信,咱们何时答应了皇后摄政。”
“不错,参政与摄政虽只有一字之差,但这意思可是差之千里。”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若是陛下有个万一,那这大周岂不是就成了皇后的天下,我等绝不能容忍此事发生。”
“一介女流,参政本就已是破例,竟还妄想更进一步。”
英国公坐在上首,脸色阴沉,听着众人吵嚷不休,却没一个可行的法子,冷声打断。
“够了,圣旨已下想要更改已是不可能了,与其做无谓的争吵诸位不如想想该如何应对才是正理。”
有的人慑于英国公的威势不敢出声,却有人不怕他,一个老臣反问道,“英国公,此事你是牵头的,如今出了这样的事情,你却一声不吭,反倒说教起我们来了。”
英国公冷冷的看了他一眼,“是我牵头的不错,但不遵约定的陛下,你们有本事去找陛下。”
众人一阵无言,心中暗骂,老不死的,若非看在你是宁王的外祖父份上,轮得到你说教我们,如今出了事,竟然耍起了无赖。
英国公接着道,“依我之见,此事既然已成定局,就这样吧,眼下咱们要谋划应该是另外一件事情。”
有人猜测出了他的意思,“英国公的意思是,储君之位?”
英国公点点头,“不错,皇后虽然参政,但她终究越不过陛下,成不了大气候,可储君之位却是关乎我等家族的百年传承,孰轻孰重想必诸位心中自有衡量。”
众人一阵沉默,许久后有人出声道,“好,那就依国公之意,但陛下眼下似乎并无立储之意。”
英国公淡声道,“此事急不来,尚需徐徐图之,况且宁王年纪尚小,陛下又春秋鼎盛,所以我们能做的只有等。”
“国公的意思是要我们什么也不做,就等着宁王长大?”
英国公道,“自然不是,虽然要等待却并不代表我们什么都不做,相反我们能做的有很多,比如文臣的支持,还有武将的立场,我等都可尽力争取。”
有人却追问道,“国公所言不错,只是我尚有一疑问,陛下为秦王赐名宸,我斗胆猜测陛下怕是属意秦王为储君,圣意不明,总不能最后我等的努力都化为空谈,到时岂不成了笑话。”
英国公的眼神却无比的自信,“大周立嫡立长乃是太祖所定,传承五代未曾有变,秦王即便是皇后所出又如何,宁王才是嫡长子,陛下终究不能逾越礼制,所以大周的太子只会,也只能是宁王。”
不少人跟着点头,“不错,立嫡立长乃是祖制,陛下绝不会公然违背祖制。”
“我相信国公所言。”
有人附和,自然就有人缄默不言,那些附和英国公的大都是武将,而诸多老臣却心中暗自讥讽,就宁王那身子骨能不能活到封太子的那一天都说不定。
秦王怕才是众望所归,再说陛下何等英姿,怎会容忍他们这些臣子干涉太子之位,如此大张旗鼓的结党营私怕是早晚会被清算。
几个老臣目光交汇,只是一个眼神就明白了一切。
还是远离英国公为妙,他们都已经老了,过不了几年都要告老还乡,此次之所以妥协,也是因为陛下给出的条件足够诱人,比如告老之后的尊荣,后辈的仕途,两位长公主的婚事及诸位皇子的亲事。
毕竟谁家也不缺年纪合适的后辈,不论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