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隆武三年年度会议
作者:后山散人V   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最新章节     
    二月初二龙抬头的那天,隆武三年的年度会议再次在琼华宫的东配殿准时召开。
    本次参会的代表,除了内阁与六部九卿外,还有英国公与都督府的三位副都督及总监军曹化淳列席会议。
    因已经开过两次年度会议,所以大家对会议流程早就驾轻就熟。
    本次年度会议,依然是由司礼监掌印刘时敏主持,汇报的顺序依然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刑部、督察院、大理寺与通政司。
    大理寺与通政司因职能特殊,没什么好汇报的内容,基本都是在一旁当观众。
    在众人朝朱由校见完大礼后,刘时敏首先站起来先朝朱由校行了一礼,然后转身朝内阁与六部九卿的官员开口说道:“各位同僚,今年的年度会议依然是采用去年的例,先由吏部开始汇报!”
    刘时敏的话音刚落,吏部尚书王永光就站了出来,在朝朱由校行了一个深深的拱手礼后,声音高亢地开始说道:“禀陛下、诸位同僚,下面由我来给诸位汇报吏部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还有未来的一年的规划。
    隆武二年,吏部主要办成了以下六件大事:
    第一,继续严格贯彻执行考成法,从每月与年底的考核结果来看,朝廷与地方官员办事效率同比隆武元年有较大的提升;
    第二,完成吏部、工部与刑部尚书与督察院左都御史、大理寺卿、鸿胪寺卿等堂官廷推或遴选,以及其它朝廷与地方官员的正常选调;
    第三,完成了直隶府县的重新调整,并协助前直隶总督李邦华完成了对大部分卫所军户转民户后的地方机构重
    新设置;
    第四,配合户部对盐政司在朝廷的架构设置,以及合适官员的遴选;
    第五,配合贵州巡抚洪承畴对贵州布政司的改土归流,主要是遴选合适的官员前往贵州就任;
    第六,吏部考功司完成了对直隶、山东、河南三个布政司的巡查,纠核出十位乱政怠政的庸官,并及时得到了处理!”
    王永光汇报完隆武年的政绩,故意停顿了片刻,见皇帝没有吱声,便只好继续说道:“隆武三年,吏部将主要做好如下四件事:
    第一,继续深入贯彻考成法,尤其是加强地方官员的考核;
    第二,继续完成剩下布政司的巡查;
    第三,配合盐政司与贵州布政司对官员的遴选与任命;
    第四,完成山东卫所的整改!”
    见皇帝依然没有吱声,王永光只得再次开口道:“启奏陛下,臣汇报完毕,请陛下指正!”
    朱由校放下吏部的报告书,看向三位内阁大学士问道:“三位阁老可有什么补充?”
    方从哲三人互相望了一眼后,皆站起来躬身回道:“启奏陛下,臣等没有!”
    “好,那朕就补充几句!”
    朱由校捡起吏部的报告书,翻到之前做笔记的地方后再次开口道:“王爱卿,考功司巡查的直隶、山东与河南三个布政司,可包含了对督察院督察司与巡案御史的纠核?此外,是否也包含了三个布政司所在的宗藩?”
    “回陛下,没有!”王永光躬身回道,心里却是有点发慌,今年可是自己第一次作为吏部尚书进行汇报。
    “难得下去一趟,以后不管是督察院还是宗藩,也要放进考功司的巡查范围内!”朱由校停顿了一下后,继续说道:“至于山东卫所的整顿,虽然山东几乎没了倭患,但胶东半岛的山贼土匪与海盗依然有不少,不可一下子全撤了所有卫所,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裁减!”
    “是,陛下,臣遵旨!”王永光快速记下后,赶忙躬身回道。
    “督察院不能一直没有左都御史,年度会议结束后,吏部着手举荐之事吧!”朱由校说完瞟了一眼李邦华,见他身体不由得为之一震,背挺得比之前更直了一些。
    王永光听完,精神也为之一震,虽然知道没人能与李邦华争左都御史,但左副都御史与左佥都御史也会因李邦华的升迁,需要重新推选。
    每当这种关键岗位,就能充分体现吏部的价值,虽然吏部无法决定最终的人选,但也能决定该将谁的名字放进被推荐名单。
    “是,陛下,臣遵旨!”王永光尽量将声音压制得没有任何变化地回道。
    “大明经过了两百五十多年发展,地方吏员都形成了家族化垄断,尤其是县衙里面的六房与三班,更是如此。这些人没有进一步上升的机会,加上世代承袭同一职位,久而久之,不仅架空了新到任的知县,而且更是成为了为祸地方的根源!”
    朱由校望了一眼众人后,继续说道:“所以朕想着,能否更正这种不正之风,保证朝廷政令上通下达的同时,减少地方吏员对百姓的祸害!”
    “不知陛下旨意如何?”王永光略显诧异地问道,心里想着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皇帝怎会晓得地方府县之事。
    朱由校轻敲了两下桌面后说道:“具体如何,朕不知地方的具体情况,就不做胡乱指点,但朕要求两点,一是将地方吏员纳入吏部的考核,并由户部统一发放俸禄,二是想办法打破官与隶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给予考核优秀的地方吏员为官的机会!”
    朱由校的话音刚落,方从哲立刻站出来提出了异议:“启奏陛下,若允许地方吏员为官,那每次科举后候选的进士与举人,该如何安排?
    此外,自从地方官员执行新的俸禄标准后,现在官员俸禄支出已经占据了国库支出最大的一部分,若将吏员俸禄纳入国库支出中来,老臣担心每年国库的收入将不足以支持官员的俸禄发放!”
    “徐先生与李阁老呢?”朱由校没有接着回复方从哲,而是看向了徐光启与李长庚。
    徐光启皱了皱眉后,率先躬身回道:“回陛下,臣以为元辅的担忧不无道理,要想解决地方吏员的问题,当先解决科举正途出身的官员去处以及这些地方吏员的俸禄来源,现在的国库虽有不少积蓄,但很难开源的前提下,将很快难以支撑庞大的俸禄支出!”
    徐光启的回答等于没有回答,这就是他没有在地方历练过的短板,对于处理这种地方顽疾,并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或者说他知道一些,但不想与所有官员站在对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