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讨董檄文
作者:月落忘羡   三国:乱世枭雄,建立最强王朝最新章节     
    就在大明王朝的几大军团行军赶赴镇守之地时,中原的各路诸侯也是彻底的坐不住了,纷纷都崭露头角。
    “大王,根据刚刚得到的消息,然后臣等汇总了一番,这便是那些诸侯的名单了!”郭嘉说完后便将一份奏折递交到了高力士的手中。
    高力士接过后便立刻交给了张符,张符打开一看,倒是跟自己所想的有些不同,但名字还是那些名字。
    首先就是兖州的诸侯势力:明面上最强的便是兖州刺史刘岱,其次是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国相鲍信,最后则是正在陈留郡招兵买马的晓骑校尉曹操。
    豫州的诸侯势力:袁绍在汝南袁氏的协助之下,已经掌握了整个豫州,这也是袁绍自己选择的地盘,而袁术则是选择前往富饶的扬州。
    扬州的诸侯势力:扬州牧刘宠,以及占据了淮南等扬州六郡之地汝南袁氏的袁术,当然这也是因为汝南袁氏的助力,已经这六郡之地其中七成的官员皆是出身于汝南袁氏或是袁逢、袁隗二人的门生。
    最后就是程普和黄盖扶持起来的幼主孙策。
    徐州的诸侯势力:徐州刺史陶谦,广陵太守张超,还有便是暂时寄居在小沛的刘备。
    凉州的诸侯势力:扶风郡太守马腾(韩遂因投奔董卓了,所以不算诸侯。)
    益州的诸侯势力:益州牧刘焉,汉中太守张鲁。
    交州的诸侯势力:交州刺史士燮。
    荆州的诸侯势力:荆州牧刘表。
    另外还有河内郡太守王匡。
    麾下的兵力从数千至数万皆有,不过没有一股诸侯势力麾下兵力突破十万之众的。
    ......
    “若是如此的话,倒是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事情了!”张符笑道,他们加起来或许还真有些实力的,但若是单独领出来的话,随手可灭之。
    郭嘉笑道:“大王,另外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骁骑校尉曹操发布了讨董檄文,广邀天下诸侯一起讨伐董卓,而且这檄文还送到了我们大明!”
    张符闻言倒是有一些意外的,曹操发布檄文的事情他是清楚的,但邀请自己参与这确确实实很是有意思啊。
    “不必理会,按照原计划行动就是了!”张符觉得以自己的身份去参与讨董联盟确确实实是有些掉价了。
    而且原本就是有计划的,就是在等着他们开始讨伐董卓呢,如此便可启动这早早定下来的计划了。
    “是,大王!”郭嘉微微一笑,这个计划还是非常大的。
    计划一旦成功的话,整个中原便都是囊中之物了,除非有一些人运气好可以逃脱,否则必然会在计划内殒命了。
    “不过还是要密切关注一下的,现在露头的是这些诸侯,但保不齐还有一些隐藏起来的,比如各地的太守,这些人里面没有几个是善茬!”
    张符非常的清楚,现在从乱世之中当一郡太守的那群人里面,有野心的绝对是不在少数的,所以保不齐还会冒出来了什么人物。
    别的不说就是那泰山的臧霸,扬州的严白虎等人皆是有野心的一郡太守,这些人在张符看来也是可以被称之为诸侯的了,虽然都是贼。
    但是在这个时代,你只要有兵那就是诸侯军阀了。
    “明白!”郭嘉自然是明白的,这天底下的人太多了,什么样的都有。
    在他自己掌握不良人之前的情况下,还真的不知道天下里面有那么多的诸侯,但现在都已经是清清楚楚的了。
    ......
    兖州陈留郡。
    “主公,眼下我们已经招募到了一万人了,凭借现在的钱粮已经是极限了,若是再多一些的话,怕是就要养不起了!”
    说话之人正是前来投奔曹操的荀攸,也是曹操身边唯二的谋士了,另外一位则是荀攸的堂叔荀衍。
    只不过荀攸是曹操的首席军师,而荀衍则是负责处理政务属于是文臣。
    所以真正意义的谋士也就只有荀攸一人,因此对于荀攸的话,曹操还是非常信任的。
    曹操微微颔首:“哎,现在没钱没粮,只有这万人可是不够用啊!”
    他深知要想除掉董卓谈何容易,且不说董卓手下兵强马壮,光是其义子吕布就不好对付。
    如今自己虽然有了一万兵马,但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这点兵力远远不够。
    曹操不禁心生忧虑和无奈,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涌上心头。
    “主公,我等不惧那董贼!”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乐进、曹纯六将齐声说道。
    他们个个神色坚定,眼中闪烁着无畏的光芒,表示愿意跟随曹操与董卓一战到底。
    然而,曹操心中明白,光靠勇气和决心还远远不够,要战胜董卓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和资源。
    曹操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他心里清楚,这些将领们都是忠诚勇敢之士,但面对强大的董卓势力,单靠勇气无法取得胜利。
    此刻的曹操陷入了沉思之中,思考如何解决眼前的困境,寻找更多的支持和力量来对抗董卓。
    就在这时,坐在曹操身旁的荀攸突然开口说道:“主公,眼下仅凭我们一家之力恐怕难以成事,但如果发布讨董檄文,号召天下各地群雄共同讨伐董贼,必然能够成功!”
    曹操闻言眼睛一亮,觉得此事可行。
    毕竟各地的刺史、州牧、太守中有许多人对汉室忠心耿耿,如果能号召他们一同起兵,董贼必然难逃灭亡的命运。
    于是他兴奋地说道:“哈哈,不错不错,这个计策可行啊,这讨董檄文就交给军师你来书写了!”曹操此时心中大喜过望。
    虽然不知道其他人是否会响应号召,但他坚信自己的好友袁绍和袁术一定会率领军队前来相助。
    如今,袁绍和袁术借助袁家的势力,分别占据了豫州和扬州六郡,麾下兵马众多。
    “是,主公!”荀攸领命后,立刻与他的堂叔荀衍商议如何撰写这份讨董檄文。
    而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以及乐进等人,则早已按捺不住,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
    一夜的时间,荀攸和荀衍叔侄二人便将讨董檄文写好了。
    曹操打开一看,然后读了起来,曹操只感觉写的是真好啊,曹操看的都是热血沸腾,恨不得直接现在斩了那董贼!
    “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曹操看完之后笑道:“将这份讨董檄文派人抄写出来,然后送到各地太守、刺史的手上,另外我亲自抄写两份,分别送到本初和公路的手上!”
    曹操现在还是非常相信他的两位好友,那可都是年少时一起抢过新娘子的交情啊。
    “是,主公!”荀攸当即领命。
    曹操沉思了一会后:“另外还有一个人必须也要送一份去,便将这一份送去吧,需要出亲信送去给明王张符!”
    曹操很清楚如今天下群雄之中,还是有一位可以跟董贼抗衡的,那人便是大明王朝的明王张符了。
    这张符现在的身份可是已经不同了,不再是单纯的反贼,而是领了先帝刘宏旨意的大汉忠臣,即便是现在称王,那也是被董贼逼的。
    所以曹操还是相信张符是有可能领兵前来的,而一旦张符参与的话,董贼必然可灭之。
    “主公,这事怕是有些不可能吧,明王未必会掺和其中,毕竟主公邀请之人中多为世家出身!”荀攸提醒了一下。
    打心里荀攸就不相信那些个传言,但荀攸很清楚自家主公曹操是相信了的,所以说再多也是没有用的,唯有提醒提醒了。
    曹操颔首道:“唉,这倒是未曾想到,不过还是要送一份去的,不管明王怎么选择都是可以的。”
    曹操觉得总是要试试的,若是能来便是好事,若是不来也无所谓,影响并不大。
    荀攸也是领了命令:“是,主公!”
    最终也是将这第一份讨董檄文送去了大明王朝的北平府。
    ......
    在数天之后,张符便得知了,袁绍、袁术、孙策、王匡、张超、陶谦、袁遗、张邈、鲍信、乔瑁十个诸侯响应了曹操的号召。
    然后还有泰山郡太守臧霸,另外还有扬州牧刘宠也参与到了联盟军之中,再加上曹操的话共计为十三路诸侯。
    除此之外还有一股蠢蠢欲动的诸侯,那就是远在凉州的马腾了,基本上没有路线前往酸枣进行会盟了。
    而且头顶上还有凉州刺史韩遂压着,导致马腾唯有从凉州作为突破点,从而达到响应曹操讨董号召了。
    “等到他们开战之后,我们便可行动起来了,派人去通知鹏举盯着凉州,等到凉州的马腾和韩遂开战之后,便立刻出兵将三辅之地攻占下来,彻底截断董卓的退路!”
    “另外再派人通知天德,到时候直接出兵截断联盟军的退路,孤要让他们锁在司隶之地进行混战,另通知幼安随时准备出兵支援天德!”
    张符很清楚这些十三路联盟军加起来怎么着也可以凑出来十几二十万兵力的,所以单凭借徐达麾下的六万兵力可能有些不足。
    因此加上辛弃疾麾下的六万飞虎军的话,就足以将他们彻底困住了。
    至于乙支文德麾下的北塞军和坐镇北平府的太平军肯定是不能轻易动的,毕竟草原的那些异族也是蠢蠢欲动的,必须要防着才行。
    “是,大王!”郭嘉领命应声。
    一旁的刘伯温起身道:“大王,岳总督麾下只有六万兵力,纵使是有猛将高宠、杨再兴、岳云等人在,但兵力还是有差距的。”
    “一旦遭遇到韩遂和董卓的围攻情况就有一些不妙了,所以臣建议也要派兵前往冀州,然后随时支援岳总督!”
    “臣等附议!”姚广孝、戏志才、郭嘉、程昱等一众重臣齐声附和。
    显然他们都觉得六万人面对凉州和董卓麾下加起来的数十万大军就显得有些少了。
    而诸侯那边就算是联盟了,也肯定是各自为营的不可能团结起来,所以他们不担心徐达那边情况的。
    但是岳飞可就不同了,那是有可能会直接跟董卓碰上了,因此差距肯定是有的。
    毕竟董卓麾下的西凉铁骑和飞熊军皆是精锐兵种,再加上数十万西凉军,虽然数十万西凉军分布了各地,看似不行,但若是合兵一处的实力就非常的恐怖了。
    张符点了点头:“既然如此的话,孤便亲自走一遭吧,北平府就交给你们了,文若你和善长要负责好粮草的供应!”
    “是,大王!”荀彧和李善长二人齐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