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宁王还是个健全的男人,陈清语自然愿意同对方再续前缘,可这人都成太监了,还想逼自己跟他在一起,简直是恶毒至极。
眼看宁王就要将自己的衣服撕碎,陈清语趁其不备,迅速拔下头上银簪,毫不留情地刺向对方眼睛。
一道白光闪过,宁王心下一惊,匆忙侧身躲避女人的偷袭,但仍被簪子自眼角划出一道血口。
这下,不仅将外边的人皮面具被撕裂,也将宁王那张俊朗的面容毁去。
“嗬……嗬……该死!”
他一手扼住女人脖颈,一手捂住脸庞,鲜血不断从指缝涌出,直衬得他如噬人的恶鬼般,双眼猩红,神色狠戾地抄起边上的凳子,狠狠地砸向陈清语的胳膊。
“咔嚓!”
“唔——”
骨头应声而断,陈清语疼的面色扭曲,张嘴要呼救,却被布头死死堵住嘴巴,加之男女体力悬殊,她又失去先机,转眼四肢就被牢牢绑在床柱上,只能任宁王摆布……
一夜噩梦。
翌日清晨。
小屋内弥漫着浓烈的血腥气息,地上喜服残破不堪,四处散落着零碎的家具,如椅腿、麻绳、蜡烛等物件。
陈清语裸身躺在床上,气息微弱、遍体鳞伤,原本肿胀的脸颊此刻还被人用利刃刻上了“荡妇”二字,一左一右横在面庞中央。
“叩叩!”
屋门被人叩响,陈清语竭力转头欲呼救,无奈嘴巴被堵住,只能发出微弱的“呜呜”声。
门外宫女不耐烦道:
“素冬,你要偷懒到什么时候,还不快些起身,美人吩咐你随行去清宁宫呢。”
不过是与太监结为对食,还真以为自己昨儿个洞花花烛夜呢,真是丑人多作怪。
这宫里的主子,哪个初次侍寝后,不是大清早便老老实实去给皇后娘娘请安的。
命薄心高,说的便是素冬这般人。
小宫女连敲数次,未见屋内有人应答,恼怒之下抬脚欲踹向木门,谁料门恰在这时被打开。
宁王面上系着一方帕子,遮住大半张脸,口中咳嗽不止,朝小宫女歉然拱手,顺势递上一两碎银,道:
“劳烦姑娘跑这一趟,实在不巧,素冬昨夜受了凉,踢掉了被子,现下有些发热难以起身。
可否……小人随您去主子那儿请罪,让素冬今日歇息一日?”
小宫女紧攥着手中的银子,嗅到宁王身上散发出的异味,不禁皱起眉头,心中暗自揣测,定是这人又失禁了,当下连进屋查看的兴致都没有。
她轻哼一声,转身朝偏殿正屋走去,定要让主子知晓,新来的某些人毫无规矩,远不如她们做事沉稳。
宁王始终弓着腰,直至对方走远,才缓缓直起身子,眼中晦暗不明,许久之后,方才踏出屋子,转身将门锁上。
而韶华宫后偏殿内。
柳余雪听到小宫女来报,却没对方想象中的生气。
只当是陈清语二人新婚燕尔,有些贪欢,伤着身体。
她想收服二人为自己所用,倒是爽快的给他们放了三天假期。
她现在也忙的很,今早收到系统消息,得知宫中的皇后,以及包妃、周嫔三人不是重生就是穿越而来的,害得她连饭都吃不下,整日苦思如何将她们扳倒。
一时间,后宫中频频传出有人遇害的消息,且手段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
就连前朝众臣都隐隐有所耳闻,道是宫中出了妖孽,有奸妃祸国等流言蜚语传出。
不少刚正不阿的大臣甚至上书直斥宁王,言其居心叵测,竟敢向皇帝进献如此妖孽,往昔所谓的贤王之名,恐是欺世盗名之举罢了。
以至于,“宁王”本人都羞于上朝,只敢躲在王府中佯病不出。
对于外界的闲言碎语,柳余雪虽也听了一耳朵,却压根不在乎,盖因她的系统商城近日终于刷新出了好东西。
她看着货架上的生子丹,顿时两眼放光。
*
绍临深这边也开心的很。
凭借他自张太后处得来的官员名录,按图索骥,将朝廷中那些心怀异志的官员铲除后,整个朝堂的政令皆能顺利施行,再无人胆敢蓄意唱反调了。
念及张家乃太后母家,虽无诏入宫,有密谋造反之意,终究还是念及些许情分,仅被夺爵罢官,贬回青州老家。
而宫中那些被各方势力安插进来,居心叵测的妃嫔们,也被柳余雪这根搅屎棍折腾得所剩无几,绍临深总算不用再担忧自己什么时候醒来,会被枕边人暗害。
至于张太后。
得益于有柳余雪的“侍疾”,对方原本只是怒急攻心,气虚体弱些,现在真就只剩下一口气吊着。
这老婆子,把大儿子当仇人对待,亲手给原身戴绿帽,让原身养野种,逼着原身将皇位让位给小儿子,种种操作简直令人发指。
落得如此下场,可谓是因果报应。
然而——
既然张太后本人都不将原身视作亲子,绍临深当然也不想头顶一尊大佛,更不愿让她稳坐太后之位,一生尽享荣华富贵。
说来,张太后能获封太后,还是因着原身乃是先皇长子,自幼天资聪颖,且相较于其他皇子已经得过天花的缘故。
因此张太后才能母凭子贵,在先皇驾崩后,由一介妃嫔,晋封为太后。
可惜,这女人看不清自己的斤两,还老觉得幼子出类拔萃。
不仅自己紧握权力不肯松手,还无时无刻不想着将原身拉下马来。
在原世界线中,没有穿越者与系统的干扰,仅凭张太后上蹿下跳,也只能让原身的亲政之路多费些周折罢了。
然而,恰恰是因为外来“势力”的介入,那三个臭皮匠竟真的用卑劣手段将原身暗害了。
既然张太后不稀罕原身这个儿子,那就当作从没有生过他好了,也省得这女人整天将“逆子”二字挂在嘴边。
简直晦气!
于是,就在一日朝会上,
众大臣正恭谨上书朝事,忽闻外头登闻鼓鸣响之声。
“咚咚咚”之声于耳畔萦绕,大殿中霎时鸦雀无声,继而有侍卫入殿禀报,言有人状告张太后换子之事。
此言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得满朝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