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仰光的激烈
作者:南极的狐狸   抗战:坐拥百万钢铁洪流最新章节     
    仰光鬼子的外围阵地就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崩溃之势异常迅猛。若不是沿海舰队在后方放炮掩护,恐怕仰光早已沦陷敌手。然而,即便如此,这也绝非长久之计。
    自古以来,海陆两军之间便积怨颇深。此次相助于你们,不过是上头下达的命令罢了。
    可若是还妄想让我们持续援手,帮助你们这群愚蠢至极的家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由于双方意见始终无法统一,矛盾不断激化,最终竟然演变成大打出手的局面。
    只见鬼子的海军毫不犹豫地后撤了整整二十海里,将陆军孤零零地留在原地,仿佛是要看一看这些平日里自以为是的家伙究竟会怎样被敌人一举歼灭。
    就在海军自以为是认为双方得损失惨重自己捡漏的时候,数十架战机如猎鹰般呼啸而起,径直飞向鬼子海军所在的上空。
    直到这一刻,那些狂妄自大的鬼子们方才如梦初醒——原来人家不仅要痛击陆军那群“马鹿”,连他们海军也不会放过!
    正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场战争的结局似乎已注定难以善终。
    “是敌机~!陆军那群马鹿出卖了我们~!防空!注意防空~!”
    面对对面敌机的突袭,鬼子海军顿时便是乱成一团,所有鬼子海军防空队立马进入战斗,轻型航母上舰载机迅速起飞企图拦截,一场海空大战立马便要展开。
    而在另一边的仰光地区,日本鬼子陷入了极度被动的局面,完全束手无策。空中盘旋着的我方战机犹如猛禽一般,对着下方的敌人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猛烈的攻击。
    这些飞机精准地锁定目标,然后毫不犹豫地下达了轰炸指令,一枚枚炸弹如同雨点般倾泻而下,在鬼子的阵地上掀起阵阵烟尘和火光。
    至于那些无辜的平民百姓们,早在战斗爆发之初便纷纷四散奔逃。然而,仍有一些行动不便或者未能及时逃脱的人们,只能想尽办法寻找安全的藏身之处。
    城市的街道、房屋甚至废墟,都成为了他们暂时躲避战火的避难所。
    要知道,仰光是缅甸极为重要的海运交通枢纽,其战略地位举足轻重。正因如此,各个国家在此地均设有领事馆。
    不过,林宇早已未雨绸缪,提前向各国领事发出了警告:如果不想遭受我方的轰炸袭击,最好尽快安排本国海军前来接应撤离,否则一旦遭遇不幸,后果自负!
    那可恶的日本鬼子简直阴险至极!他们竟然把重要的弹药库和医院,直接建在了与各国领事或政要相邻的位置。
    其用心之险恶,昭然若揭——无非是想让林宇有所顾忌,不敢轻易动手。
    然而,他们却大错特错了!他林宇又怎会是那种任人摆布、受人威胁之人?
    那些自视甚高的白皮猪们,以为这样就能拿捏住林宇,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他林宇可是拥有神秘强大系统的人物。
    他岂会将这些所谓的威胁放在眼里?对于那些冥顽不灵、不知死活的家伙,林宇已经给过他们两次警告,如果还不识趣地离开,就休怪他无情无义了。到时候,就让这些狂妄自大的家伙跟小鬼子一同灰飞烟灭去吧!
    果不其然,就连一向傲慢的约翰牛(英国)、野心勃勃的小胡子(德国)以及不可一世的白头鹰(美国),在收到林宇的警告后,也吓得屁滚尿流,仓皇逃窜了。
    至于其他那些日渐衰落的小国,若是执意要留在原地等死,那林宇也是爱莫能助了。
    毕竟,这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愚蠢透顶的人,非要撞得头破血流才肯罢休。
    面对着林宇疯狂且不计成本地发动一轮又一轮猛烈的轰炸与炮击,驻守在仰光的日本鬼子们显得有些难以招架了。
    尽管他们拼尽全力想要抵抗,但最终还是只能选择退缩到城内,像乌龟一样蜷缩起来,妄图以此来躲避这如雨点般密集而致命的攻击。
    然而,即便他们躲进城中,也无法逃脱重炮和飞机持续不断的狂轰滥炸。
    每一声巨响都如同死神的咆哮,将这座曾经繁华的城市撕扯得支离破碎。
    房屋倒塌、街道损毁,火光冲天而起,浓烟滚滚弥漫,整个仰光仿佛陷入了末日的炼狱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愈发对日军不利。尽管他们还在苦苦支撑,但所有人都清楚,仰光被攻破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罢了。
    就在人们以为这场战斗还要僵持许久的时候,中午时分,一直备受瞩目的英缅军终于姗姗来迟。
    当他们踏入这片已经满目疮痍的土地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不禁瞠目结舌——仰光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和废墟焦土。
    很显然,这些英缅军来得太迟了,他们错过了最激烈的战斗时刻。如今的仰光虽然尚未完全沦陷,但也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缅军此番前来,根本不是为了奋勇杀敌,而是想趁着战争接近尾声之际,轻轻松松地捡取一些军功而已。这种行为实在令人不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