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围堵平津,重炮猛轰
作者:南极的狐狸   抗战:坐拥百万钢铁洪流最新章节     
    部队如汹涌澎湃的洪流一般迅速向前推进着,势不可挡。而那些鬼子所构筑的外围阵地,在我方强大的军事力量面前显得如此脆弱不堪一击。
    飞机在空中呼啸而过,投下一枚枚致命的炸弹;火炮齐声怒吼,炮弹如同雨点般倾泻而下,对敌人展开了一场无情的洗礼。
    仅仅在北平城外,口径 150 毫米以上的火炮数量竟然多达五十余门!这其中,被誉为“斯大林之锤”的重型火炮更是有足足十五门之多。
    这些巨炮每一次开火都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仿佛要将整个大地撕裂开来。
    它们所发射出的炮弹威力极其惊人,能够轻易地摧毁坚固的防御工事和敌军的装甲车辆。
    面对如此恐怖的火力,如果不是因为考虑到北平城作为千年古都、承载着无数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特殊地位,恐怕这座城市早就难以承受这般强大的攻击实力了。
    然而,即便如此,鬼子们仍然在苦苦挣扎抵抗,但他们的防线已经摇摇欲坠,崩溃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林宇这个名字,让那些可恶的小鬼子们闻风丧胆,他们惊恐地称他为“死神”,甚至还将他视作从地狱深处爬出来的恶魔!然而,这绝非是空穴来风之事。
    每当面对那些只有鬼子而不见一个无辜百姓的地方时,林宇会毫不犹豫地下达命令,投放那令人畏惧的温压弹、白磷弹以及燃烧弹。
    这些威力巨大无比的武器一经发射,便如同一股毁灭的风暴席卷而来。
    先说那温压弹吧,它爆炸所产生的高温高压冲击波能够瞬间摧毁一切建筑和工事,将敌人埋葬在一片废墟之中。
    而白磷弹更是恐怖至极,即便是在现代战争中,都被视为绝对的禁忌武器。
    一旦白磷弹接触到物体或者人体,就会迅速燃烧起来,火势难以扑灭,给敌人带来无尽的痛苦与折磨。
    最后再看那燃烧弹,熊熊烈焰如同火龙一般肆虐横行,所过之处皆化为火海,让敌人无处可逃。
    如此这般强大的火力攻击,使得那些小鬼子们完全陷入了混乱和绝望之中。
    他们根本无法找到方向,只能在这片火海中苦苦挣扎,最终被彻底消灭殆尽。
    可以想象,林宇所展现出的这种铁血手段和强大实力,如何不让敌人对他心生恐惧呢?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师级装备的山野炮与威力巨大的重炮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它们在战场上的存在仿佛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配角,甚至连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迫击炮也难以掀起多大的波澜,只能无奈地充当着陪衬的角色。
    而天空之上,则上演着一场惊心动魄的空中对决。
    我方战机如矫健的雄鹰般翱翔天际,紧密地掩护着轰炸机对敌人展开猛烈的轰炸。
    面对鬼子的飞机,我们的飞行员们犹如猎手对待猎物一般,游刃有余。
    尤其是 p51 战斗机,更是展现出了超强的战斗力,让鬼子的飞机毫无还手之力。
    每次遭遇战,都如同父亲教训不听话的孩子一样轻松自如。
    然而,当遇到米格十五等先进的第二代战机时,鬼子的飞机瞬间陷入了绝境。
    这完全是一种实力上的碾压,是维度上的差距。无论他们如何挣扎、如何组织群狼战术,都无法改变被彻底击溃的命运。
    在这些强大战机的攻击下,鬼子的空军力量几乎崩溃。
    与此同时,地面部队的突击行动进展得异常顺利。
    各支部队勇往直前,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推进,直接将鬼子的防线撕裂成数个部分。
    每一次冲锋都伴随着激昂的喊杀声和密集的枪炮声,敌人在我方的猛攻下节节败退。
    如今,消灭盘踞在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一个可以预见的必然结果,仅仅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
    包围圈不断的缩小,火炮持续射击,大量的鬼子死在火炮之下。
    北平,这座历经数百年沧桑的古老都城,曾经先后作为大明王朝和满清帝国的政治中心,承载着无数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
    它的繁华与昌盛令人瞩目,其庞大的人口数量更是见证了这座城市的辉煌。
    此时此刻,北平城内展现出一幅人生百态的画卷。街头巷尾,大量的普通百姓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他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因为那残暴肆虐的日本鬼子即将走向灭亡,人民终于有望摆脱这长久以来的苦难折磨,迎来解放与新生。
    然而,在这片欢腾的景象之中,却有一些人显得忧心忡忡、坐立不安。
    尤其是那些曾助纣为虐、死心塌地为鬼子效力的地主豪绅们,以及那群卖国求荣的汉奸伪军,此刻正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
    他们深知自己犯下的罪行天理难容,一旦林宇率领军队打进城来,等待他们的必将是严厉的清算和惩罚。
    这些人整日提心吊胆,时刻担忧着自己那颗罪恶的头颅能否安然无恙地保留到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