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计划
作者:星辰晚   大明,开局覆灭辽东女真最新章节     
    中军大帐中,一众明军将领正在展开军事会议。
    军需粮草备足,火炮运输到位,下面就该收复平壤城。
    宁远伯李成梁、腾冲伯戚继光,两人分左右坐于上位,其余将领分列而坐。
    战役总指挥官梁梦龙,在后方坐镇,调度军需。
    前线指挥,则放权给了宁远伯李成梁与腾冲伯戚继光二人。
    这二位,论起实际身份来,李成梁相对要高一些。
    如果放眼整个历史,戚继光,已经超脱出名将的范畴,属于军事家,对历史的贡献,更是远超李成梁。
    但就单纯的放到明朝这个历史时空中,不涉及其他,在明朝人眼中,戚继光相对于李成梁而言,是要略逊一筹的。
    像萨尔浒之战后,辽东局势愈发糜烂,当时朝臣商议,应以李氏旧威,派遣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桢为总兵,出镇辽东。
    李如桢是李成梁的儿子不假,可他在锦衣卫中待了四十年,最后做到了锦衣卫的二把手,提督西司房,但就是没有领兵经验。
    等到李如桢出镇辽东后,结果可想而知,不出意外的战败,天启初,李如桢本人被下狱论死。
    等到崇祯四年,崇祯皇帝感念李成梁的功绩,特下旨,李如桢免死,改为充军。
    李成梁的军功,在晚明时真的是一骑绝尘的存在。
    女真人做大的原因,有李成梁个人的原因,如放弃宽甸六堡。但女真人做大,可不是因为李成梁养寇自重。
    辽东的女真人中,已经被按下去了无数个“努尔哈赤”,可最终,还是出了一个努尔哈赤。
    女真人做大的原因,有大明朝堂上的原因,有地方官员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场万历朝鲜战争。
    辽东镇的明军,对于女真人,是既拉又打,既用又丢。
    而李氏朝鲜于女真人,是世仇。
    万历朝鲜战争中,倭寇席卷朝鲜八道,朝鲜在北部防备女真人的精锐部队,被抽调去对付倭寇,结果一去不返。
    而李氏朝鲜重要的兵源地全罗道等地,长期处于倭寇的统治以及当地义军的反抗之中,来回拉锯,人口受到很大损失。
    等到万历朝鲜战争打完了,李氏朝鲜无力构建北部防备女真人的精锐部队。李氏朝鲜的大门对于女真人而言,是半开着门,他们可以尽情的获取物资,朝鲜军队也无力再打压女真。
    辽东镇是救援李氏朝鲜的主力,战后,实力大受损失。
    丰臣秀吉本人病逝,其本部势力衰退,德川家康问鼎三岛,开启了德川幕府的统治。
    在这场万历朝鲜战争中,大明朝的辽东镇元气大伤,李氏朝鲜几近覆灭,日本改朝换代,唯一从这场战争中中获利的,就是女真人。
    如今,女真人被朱翊钧肢解的七零八落,且被大量投入咸镜道中与倭寇作战。
    李氏朝鲜,风雨飘摇,如果不是大明朝出兵,他们就直接没了。
    接下来要收拾的,就是倭寇。
    朱翊钧派出的这三位指挥官,梁梦龙,嘉靖六年的生人;李成梁,嘉靖五年的生人;戚继光,嘉靖七年的生人。
    这三位,年纪皆是六十开外,花甲之年。
    六十多岁,正是闯的年纪嘛。
    朱翊钧的用意是,用这三位老将把舵,具体的战斗让年轻的将领去打。
    反正明军的综合实力碾压倭寇,如此一来,既可以达到战略目的,又可以锻炼将领,同时还能练兵。
    万历朝,名将辈出,朱翊钧完全不用担心将领青黄不接的问题,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将领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中军大帐中,能在这里参加议事的,都是大明军中的佼佼者。
    前线指挥官呢,有两位,宁远伯李成梁,腾冲伯戚继光。
    李成梁的情商,很高。
    戚继光的情商,也很高。
    两位情商高的人在一块,相处的必然会很融洽。就算是不融洽,装,也能装得出来融洽的样子。
    而且,李成梁与戚继光两人,是老相识,当初戚继光担任蓟州总兵,李成梁担任辽东总兵,两个人的防区挨着,时常配合作战,交情还不错。
    徐渭,还是戚继光推荐到辽东去的,而后徐文长才教授的李如松。
    李成梁与戚继光,都是提督军务,职位相同,但这二位下的作战命令,不会有任何的冲突,因为朱翊钧早就给他们二位分配好了。
    在朝鲜的作战,由李成梁指挥,戚继光辅助。
    在日本的作战,由戚继光指挥,李成梁辅助。
    不偏不倚,一人负责一摊。
    出兵朝鲜,辽东镇兵马是主力,由李成梁指挥更为合适。
    出兵日本,放眼天下,谁还能比戚继光更合适?
    大帐中,李成梁、戚继光一左一右看着一众将领。
    副总兵杨元先行起身,“宁远伯,腾冲伯。”
    见礼之后,开始介绍情况。
    “根据沈惟敬沈游击带回的倭寇盔甲、长刀以及火铳,末将带人试验并比对我军所用之军械,发现倭寇的步兵用刀,要长于我军的骑兵用刀。”
    “倭寇的火铳,则是火绳枪,射程不过百余步,威力也略有不足,各方面皆不如我军所用的燧发枪。”
    “至于倭寇的盔甲,没什么出奇之处。”
    “据倭寇火铳的射程及威力,末将命人制作了防牌,并以倭寇火铳试之。”
    “八十步之外,能击湿毡被二层,五十步之外,能击三层,勉勉强强能到四层。”
    “我军制作的防牌等防护军械,皆有四层,可确保我军能够抵达离倭寇五十步之前。”
    明朝的一步,是左右腿都迈出去才算是一步,相当于现代的两步,大概是一米五到一米六左右。
    五十步,也就是八十米左右,这个距离,火铳的意义已经不大,就该进行真刀真枪的白刃战了。
    李成梁微微颔首,示意杨元落座,“咸镜道的倭寇头子加藤清正,已经率残部进入平壤城中。”
    “我军的粮草,火炮等攻城军械,已经全部运达,有关平壤城中倭寇的各项情报,也已经发给你们了。”
    “沈惟敬沈游击与小西行长商议以五十日为期,以待双方进行下一步和谈事宜。倭寇头子丰臣秀吉,竟然敢拒绝和谈,我军就更不可能与之和谈。”
    “平壤城的城门,主要有四,西北门七星门,西门普通门,南门含球门,东门大同门。”
    “以李如松攻七星门,以吴惟忠攻普通门,以任自强攻含球门,以王保攻大同门,其余各部按照原定计划,佯攻配合作战。”
    “各部回去之后,整饬兵马,明日一早,着手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