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准备买些王八
作者:恭禧发财   四合院:火红年代享受生活最新章节     
    “大伙要是没什么事,咱们就下地吧。”秦世康看到秦元良给众人分完镰刀,说道。
    吃住都初步安排好了,本来就是来干农活的,大伙也纷纷表示没什么事了。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跟在秦世康和秦元良身后往村后庄稼地里走去。
    路过村后一个小河沟的时候,刘光齐突然指着河沟旁的草丛喊道:“看,王八。”
    刘平安顺着刘光齐手指的方向看过去,还真是个大王八,估计有个三四斤,不过众人都没啥反应。
    秦元良走在前面笑呵呵的说道:“小同学,你要是想要这玩意,河沟里多的是,等你们走时候给你抓几个拿回城里玩。”
    “秦会计,不要理会这小兔崽子,咱们赶紧去干活。”刘海中瞪了一眼刘光齐。
    不过刘平安在一旁接话道:“大柱子,今天干完活,你们抽空给我逮一些王八,八千一个,我买。”
    “平安,我看你就别花那个冤枉钱了,这东西做起来要用重油重料,不然吃起来太腥,有那钱不如买两斤猪肉了。”身后的阎埠贵劝道。
    王八的腥气主要来源是体内的三甲胺,宰杀的时候首先要放干净血和去除油脂,在用六十度热水烫掉黑膜,接着焯水用上料酒和各种大料,到了正式做菜的阶段还要多放油,这时期的农村有几个人懂?
    在说农村各种香料的普及要在七、八十年代左右了(产地除外),至于料酒或酒更不用多说,还不如留着自己喝了。
    所以这年代的王八在农村还真是鸡肋,太费油和大料,吃又吃不起,卖又卖不上价格,河沟里经常能看到这玩意到处爬。
    如果五六十年代在路边看到有人用猪肉的价格买王八,绝对会让人骂成傻逼,但是刘平安空间里囤了太多的植物油,到时候里面加一些牛鞭、鸡和鸡腰子、腰花、枸杞什么的,直接用大锅一起炖出来。
    以前每次回老家都让大爷爷和几个大爷抽空帮他逮王八,空间里早有几大锅炖好的王八菜了,现在的王八可都是野生的,再多也不嫌多。
    每个时代由众多因素的影响,在吃的事情上也有很大的不同,野生的王八在后世可是好玩意,有个美食博主去武汉吃了一顿野生王八花了2800,不知道是被宰了还是有钱任性。
    刘平安又仔细扫了一眼小河沟,可惜没发现小龙虾,后世看别的同人四合院,很多主角都会抓小龙虾卖到轧钢厂。
    如果有懂行的人看到刘平安这傻样,肯定会扇他几个大鼻兜,这时期哪里来的小龙虾。
    小龙虾在1929年才引进国内,首先在南京附近地区开始繁殖,到了七十年代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苏、安徽、湖北等省份的部分水域扩散。
    五六十年代想在京城周围吃小龙虾,纯属瞎几把扯蛋,哪怕到了七八十年代,这玩意逮来也都是基本喂猪。
    以前农村人就是吃它也是把虾线去掉,只吃虾肚而且还要把壳去掉,用青椒炒着吃。
    后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全国小龙虾的做法渐渐统一了起来,整个龙虾用刷子刷一刷,锅里直接重油重料开煮,这种做法放在这时期都是不敢想象的存在,吃这东西用那么多油和大料就等着挨大逼兜吧。
    秦元良的双眼一亮,这可是意外之财,不相信的确认道:“平安,你说的是真的吗?八千一个。”
    看到秦元良一脸的财迷样,秦世康上去就是一脚,大骂道:“八你娘个腚,你良心被狗吃了,人家师徒可没少给咱们村的人看病,平安想要王八,你去抓几个不就行了。”
    当年师父带着自己走村串户的练习医术,一般都是收个药材钱,有的人家实在没钱就索性不收,没成想还留下了不错的口碑。
    刘平安连忙劝道:“巴子大爷,一码归一码,如果只是几个王八,大柱子哥想要钱我都不会给他,不过这玩意我要的多,不给钱就说不过去了。”
    “平安,你要那么多王八做什么?”易中海转过脸,不解的问道。
    “王八壳子晒干之后可以入药。”刘平安胡诌了一句,不过确实可以入药。
    “成吧,晚上我多找几个人给你逮王八,不过八千块钱太贵了就给五千吧,这些玩意在你们城里或许能值些钱,但是在我们乡下都没人要。”秦世康一锤定音道。
    “得嘞!多谢巴子大爷。”
    一行人又走了一会,很快到了庄稼地头,抬眼望去,金黄色的麦浪高低不齐的随风摇曳,村民们正弯腰奋力地收割着小麦,也有人直起腰来好奇的往这边看上两眼。
    “咱们先从张大娘家开始吧,她老伴四二年的时候被小鬼子给杀害了,儿子四四年参加了游击队,在密云打伏击战的时候也牺牲了,张大娘知道后又哭瞎了双眼,现在的庄稼都是村里帮着种。”秦元良指着其中一块地,大概有五亩的样子说道。
    “成,咱们赶紧去收割。”刘海中大手一挥,说道。
    众人下了地,往手心上吐了口唾沫又搓了了搓手,开始撅起腚割起麦子来,该说不说,除了阎埠贵,其余几人都是干农活的好手。
    这一割就是一个多钟头,就属刘平安割的最快,没办法手太大,一把拢过去快赶上两个阎埠贵干的活了,早早的就割到了地的另一头。
    眼前的这块地应该是土改时期分的无园地,地力不行,麦穗也很小,有的麦秆上干脆没有麦穗,亩产大概能在一百斤上下,比解放前高了小几十斤,主要现在的耕地完完全全属于农民自己,积极性就不同而语了。
    等以后地力养起来,再配上农家肥的话,亩产能达到三四百斤,在往上的话就难了。
    众所周知粮食想要高产最基础的东西就是水利,接着是种子和化肥,没有这几样,积极性在高也是白扯。
    八十年代能逐渐吃饱饭,其实还是靠前面打下的基础,当年靠抱团思想,人拉肩扛修建了8.6万座大大小小的水库,不过后世也有网友问,为什么不用机械修,这问题问的有点不太好回答,机械肯定有但是极少。
    种子就比较复杂了,这是个极其严谨的慢性课题,就拿杂交水稻来说,袁老爷子1964年在水稻中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开始。
    后来在各单位各地区的协同帮助下,花费了将近十年,1973年10月11日,袁老爷子在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年会上宣告,籼型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