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天开始擦黑的时候他们才回崖门村,由于买的东西太多,人实在坐不下,又被迫租了一辆骡车拉东西回来。
吃过晚饭,景永诚让几个下人点几盏灯,看不够亮又点了两支烛台。
他把家里所有人都留下,表情很是慎重,小北爷爷提几个看起来很陌生的包裹。
景永诚:“这是青山庄的来信,秋蓉还给我们捎带了不少东西。”
一听到这消息大家都凑了上去,景春熙挤到了前面,她早就心心念念的盼着娘亲和弟弟的消息了。
一个小包裹打开,里面全部都是书信。
给外祖父外祖母还有三舅舅的信都是单独的,外祖父和三舅舅的都是两封,外祖母的是三封,应该不是同一时间写和发出的,只是今天才到他们手上。
景永诚拿起另外一个最大的信封,看了上面的字,递了出去。
“这是熙姐儿的。”
景春熙两辈子第一次拿到了自己的家书,感觉心都要跳出来了,信封比平常的要大很多,应该是临时自己折的,上面母亲的笔迹景春熙一眼就看出来了。
封面上簪花小楷工工整整写了“景春熙我儿亲启”七个大字,信封背面还画了三个小人儿,一大一小都穿着裙子,衣服还涂上鲜艳的颜色,还有最小的一个穿着短打,三个人的手紧紧牵在一起。
这画画得并不好,甚至说有点丑,很多线条都是弯弯曲曲的,还有一滴晕染开来的墨,一眼就知道肯定是浦哥儿画的,画的就是他们一家三口,那是告诉她说他们想她了,这一次景春熙真的流了泪……。
她也想他们了,而且不止一次地想,有时候都想哭了。
刚到崖门村的第二天,她就给娘亲和弟弟写了信,主要是给他们报了平安。
路上的事情也有提到,但都是报喜不报忧,几句话就带过。
连同她的信一起送出的有外祖父一家的信,也有自己给家人备的年礼,不过也仅是早上在码头挑选的那些漂亮的贝壳饰品而已。
看景春熙动容,老夫人也让她把信封递过来,封面只看了一会儿,但是背面的话端详了好久,只是眼睛微红,没有说话,最后信封又转到了庄氏几个人手里。
景春熙打开信封,里面十几张信笺都是两三张、三四张折叠在一起,肯定也是分几次写的,可能是估算着他们到崖门村的时间才寄出。
把其中一叠打开,最上面的一张又是最丑的,几个字歪歪扭扭是刚刚启蒙的蒲哥儿的杰作。上面只有两个歪歪扭扭的两个字:“回家!”,字勉强认得出来,只是家字少了两笔。纸的空白处依然是画了画,上面一大一小,一个裙装,一个短打,裙装的好像在锄地,短打的蹲在旁边看,应该是想表达他们在青山庄做了什么。
而娘亲的那几张信笺,俊秀的簪花小楷几句话描述他们走后的琐碎生活,其他更多的都是关心体贴的话语,说青山庄的一切都好,还让她少记挂京城的事,更是交代她到了目的地尽快回家,生怕她留在崖门村不回来了。
其他的另外几叠信签,虽然说的是不一样的事,但其实内心都是一样的,满满的都是关怀和爱意。
浦哥儿的画无一例外都是画他自己和娘亲,只有一张画的是一堆孩子在练拳脚,而一张正在捉鱼。
二郎在念姑母给家里人的信,心里更关心的是外祖父、外祖母这身体是不是受得了?安全到达了没有?路上有没有遇到什么事?适不适应这边的生活?银子带得够不够什么的?絮絮叨叨的字里行间都是爱。
景秋蓉的来信里没有提到收到他们寄出的信,就知道自己的信和年礼还在路上,肯定没有到达京城,估计年前是到不了啦!景春熙不免有点失落,怕是家里的娘亲和弟弟早就望眼欲穿了。
再抬头看向家里的人,二郎把姑母写给三舅舅的,最后一封家书全部读完。里面的内容却不是全给三舅舅的,字里行间都提到了其他家人,自然都是关心和鼓励勉励的话,让所有人都动容。
老夫人扶着王嬷嬷哭了,其他人也默默地跟着垂泪,就是外祖父的眼眶也有点微红。
景春熙看不得他们这样,看着桌子上的另外几个包裹,说:“母亲一定给外祖父、外祖母带了好东西。”
说着就把前面的包裹打开:“咦,这件是外祖父护膝,这是外祖母的夹袄,好像还有春衫……。”
除了外祖父外祖母的,家里的每个人都有一套春衫,就是小团子也有一套适合春天穿的粉色小裙子。
乐得她紧紧抱在怀里,一个劲地重复唠叨说:“姑母真好,姑母最喜欢小团子了。”
几个姨娘也没想到,原本在家里的时候很少能见上面的姑奶奶,居然连她们都惦记上了,一视同仁地给她们礼物,也只能默默地垂泪。
这种时候,最难得的就是来自亲人的关心。
还有两张信笺二郎看了几行后就没有念,而是交到了祖父手上,景永城看完又交给了景长宁,景长宁看完后折了起来什么都没有说。
“长宁,明天给你大姐回个信,就说大概二月初就把熙姐儿送回去,让她放心。”路上原本也是这么想的,一般出远门也是过完年后才会起程。但是一路往北天气会越来越冷,二月初出发的话,到那边应该不会再有大雪天气,行走也顺畅些。
对这样的安排景春熙很满意,她原本也打算等外祖一家春耕完了再走,想尽量利用空间帮上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