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纷纷朝路上方看去,就看到一队人马从拐弯处显现出来,身着三种服制,有的像是衙署的,有的像是士兵,还有的身着黑衣飞鹰服,一部分人骑马,大部分人列队快跑,还有赶着大马车的,推着推车的。
乌泱泱的一片,起码来了二百来号。
看到这样的阵势,村民们脸色变了变。
平时征收粮税,就只派那么十几二十几个人,现在来了这么多人,明显是为了压制他们的反抗啊。
虽然把粮食和钱都藏好了,但大家还是很不安。
这些人从路口下来,往坝子广场去,他们不苟言笑,气势肃然,仿佛连带空气都冷了几分。
在前面的几个人中,有两名身着将领的服饰,还有一名是黑衣绣金线飞鹰服人,再有一名像是县衙的书吏一类,捧着一份文书。
那两名将领,一名很年轻,十七岁左右,身上的将服看起来要更精良一点,颜色也更深一点,模样俊朗,看起来少年老成。
另一名三十岁左右,蓄着胡须,一直在微微仰着头,浑身上下透着傲慢,从进村到现在,他就没有看村民一眼。
村民们打眼一瞧,只觉得有些眼熟,而且不是一般的眼熟,他们不由得偷偷打量起来。
“你们有没有觉得,这一位年长一点的将领好像在哪里见过。”
“是啊,不是见过几次,好像还是经常面对的那种。”
“不可能啊,人家是将领,我们是村民,就算旁边不远处就有一个驻地,但也只是偶尔见到几个士兵,咱们和这位将领不可能有啥交集,但瞧着又很眼熟,啧。”
突然有一个人想了起来,一脸的惊讶:“长得好像,好像十年前去参军就没有回来的宋老三,你们看下巴上的那颗痣,上面还有几根毛。”
“还有脖子上的那一道疤,有一次宋老三和我一起到山上,从山坡上摔下去,脖子被一块石头割伤,留下了一道疤。”
“不仅仅面容一模一样,连这些都对得上,可以肯定就是宋老三了。”
“天啦,原来宋老三不是打仗死了,而是成了将领,看这一身穿着,起码可以率领三五千人呢。”
看到老乡荣归故里,村民们眼睛纷纷亮了,心里面是压不住的兴奋。
“是宋老三来征钱粮,宋老三是咱们村里人,咱们还用担心什么?早知道,不用辛辛苦苦把粮食搬上山头了。”有人捂着嘴巴,悄悄对旁边的人说。
“听说上头要求交一半,作为打仗之需,宋老三来执行这个规定,肯定也只会让咱们交一半,不会像在其他村子一样,把银子都抢光,把粮食都搬走七成。”
“真的按照规定只交一半的话,剩下的粮食也可以够一年的温饱了。”
“太好了太好了。”
村民们激动了起来,一颗心完全放下。
就算另外几个领头的不好对付,宋老三也会给大家求情的,虽然宋家人和村里人关系不好,但哪个从村子里出去的将军,官员,不照顾一下自己家乡人的?
乔家人也认出宋老三来了,他们没想到,宋老三居然成了将领,看这样子品级还不低。
但他们马上明白过来,为什么宋家因为一个馒头,就要把乔云妮赶出去,原来是宋老三发达了,而且要回来了。
和那些又敬畏又欣喜的村里人相比,乔家人心里面都是愤怒。
看到那个人顶着一张熟悉的脸走过,一个个默默攥紧了拳头。
现在就想冲上去,把宋老三给撕碎。
乔云妮死死捂住了嘴巴,盯着那张脸,身体在微微颤抖。
原来是因为飞黄腾达,才忙着把她一脚踹开。
看宋家人当时的态度,大概是和宋老三通过气了。
他们成亲三年,育有一儿一女,他便说要去当兵,丢下他们母子三个,从此一去十年,她天天等着,盼着,一夜夜地熬着,辛辛苦苦把两个孩子拉扯长大。
她想过他还活着的话,会是什么样子,又是什么样的境遇,可千想万想,没想到他会身居高位。
而她,成了他急忙要摆脱的糟糠之妻。
乔云妮的心中,百般的情绪交织着,冲撞着,让她几乎快要承受不住。
她又难受又懊恼,又愤怒又屈辱。
这个时候,一只小手握住了她的手,暖暖的,柔柔的。
乔云妮低头,看到镰儿那双黑亮的眸子里,一片的温暖和坚定。
女儿在鼓励她,勇敢往前看,往前走。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她已经不是宋家的媳妇,没有必要关心宋家的任何人。
是啊,宋家的一切跟她再也没有关系,包括宋老三。
他既然要弃了她,她又何必再有半点留恋和不甘?
为了这样的人,不值得。
她也不想去问宋老三是因为什么缘故,还能有什么缘故,不过是发达了,新人换旧人而已。
她若有半点纠缠,就是自取其辱,她不能干这种事情,不会丢乔家人的脸。
乔云妮飞快调整情绪,深吸一口气,用对待陌生人的态度来想这件事,只觉得心平气和了许多。
比起宋老三来的意外,乔镰儿更关注那一位年轻的将领。
是石慕柔的未婚夫褚卓,他也来了。
而另一个身着绣金线飞鹰服的头领,正是上一次来视察的那一位曲监头。
村民们认出了宋老三,都很高兴,觉得会被网开一面,她却不觉得。
宋老三明显目中无人,眼睛都快要看到天上去,这明摆着,就不会顾及什么乡里乡情的。
征粮队留下人守在路边,几个领头带着队伍到了坝子广场上。
很快,赵里正也被士兵喊来了,曲监头对他一阵交代。
“各家各户,都到坝子广场上集合。”
赵里正让自家的兄弟,儿子侄子敲锣打鼓地传话。
村民们也知道是什么事,很快都来了,昨晚没有睡觉,大家都挂着黑眼圈,本来很忐忑的,可是看到了宋老三,倒也不怎么紧张。
曲监头严厉的眼神扫了一下在场的村里人:“北方打仗,需要银粮的支持,上头规定,各家各户上缴一半的钱银,村子里今年的收成都有大概统计,谁家有多少银子,彼此之间也有数,不要想着玩花招,不然严惩不贷。”
宋老三走上前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