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迪化行省
作者:蚂蚁爱大树   塞音老仙闹大明最新章节     
    本雅失里回到北元后,很快便被拥立为大汗。
    要说怎么无巧不成书呢?本雅失里回去之前,北元是有皇帝的,这位皇帝是鬼力赤。
    鬼力赤虽然是黄金家族,但他是窝阔台的后裔,从血统来说并非元裔。
    这段时间北元内部一直很混乱,分裂为鞑靼和瓦剌两大政治集团,说白了还是忽必烈和他的兄弟阿里不哥的属民相互不咬弦。
    本来这时是大明进攻北元的大好时机,可是朱棣刚当上皇帝,也需要巩固皇位,所以和北元方面一向虚与委蛇。
    “今天下大定,薄海内外,皆来朝贡,可汗能遣使往来通好,同为一家,使边域万里,烽堠无警,彼此熙然,共享太平之福,岂不美哉?”
    从朱棣给鬼力赤的信里,不难看出,朱棣对北元的态度是很克制的。
    但鬼力赤和太师阿鲁台一直有矛盾,本雅失里回国的时候,正好赶上阿鲁台把鬼力赤给毒死了。
    这下阿鲁台和本雅失里一拍即合,本雅失里就这样成了北元的皇帝。
    虽然成了皇帝,但本雅失里的本部是东蒙古的鞑靼部,而西蒙古的瓦剌部属于听调不听宣。
    塞国在西域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很快就传到了大明皇帝朱棣的耳中。
    搞的朱棣心里有些痒痒的,还有些酸溜溜的,听说西征主帅是蓝玉的儿子蓝太平,朱棣问左右道:
    “蓝家子犹在耶?”
    老阴阳人了。不过朱棣也没闲着,立即派出使者去瓦剌,封马哈木为“顺宁王”,封太平为“贤义王”,封把秃孛罗为“安乐王”,这三位是如今瓦剌部的掌权者。
    与此同时,朱棣派使者郭骥携带书信,拜见了本雅失里。
    朱棣的书信中仍以“可汗”称呼本雅失里,显然是不承认他这个北元皇帝。
    大概是郭骥表现的过于强硬,强行要求本雅失里接受朱棣的诏谕归降,致使本雅失里和阿鲁台忍无可忍,因而将其斩杀。
    郭骥属于强行给自己加戏,人家本雅失里好歹是拥有350万平方公里(一说600万)土地的皇帝,岂能你靠三寸不烂之舌就能劝降的?
    不过他的死给了朱棣借口,这一年七月,朱棣任命淇国公丘福为征虏大将军,武成候王聪、同安候火真为副将军,靖安候王忠、安平候李远为左右参将,率精骑兵10万,对北元发起了号称“第七次永清沙漠战争”。
    塞国方面,蓝太平打下轮台后,并没有着急,而是在轮台休整一个月。然后101汽车旅与201骑步旅分兵两路,蓝太平部率领哈三仆从军继续西进,攻击阿力麻里(今霍城)。
    南秀节部则与关西物流的扈从军南下,直取都城鸭儿看(今莎车)。
    六月,塞国内阁在得到西征军事进展顺利的消息后,便宣布建立第七个行省,名为迪化省,意思是启迪教化。
    迪化省包括关西七卫,以及全部东察合台汗国的领地,将近200万平方公里。
    西部开发刻不容缓,刘学勤亲自定下以乌鲁木齐为省会,从而带动全省发展的战略目标。
    为了促进移民,解决宗教问题,刘学勤给迪化省一些特权,比如使用奴工,准许奴隶买卖等。
    但凡是信奉伊斯兰教的教众,不分男女老幼,一律贬黜为奴隶。
    塞国男子可以娶女奴为妻妾,并为她们赎身。但这些女子放弃信仰之前,只能持有绿色照贴,这是为穆斯林专设的。
    持绿色照贴的人,行动方面受到极大限制,没有官方发放的特别通行证,是不能去往其它省份的。
    奴隶贸易被官府交给西辽石油和关西物流两家公司专营,主要是朝廷直接干这事的话,好说不好听啊。
    官府的批发价是0.6元\/人,给两家公司的指导价格是1元\/人,当然,其中姿色出众的女子肯定不会按照最低价交易就是。
    其次是给土地政策,迪化的可耕荒地统一标价5毛钱一亩,这比玉门的戈壁滩的荒地还便宜很多。
    政策出台后,大大小小的新农合闻风而动,纷纷来迪化跑马圈地。
    最积极的还是纺织行业的公司,从纺纱、织布到成衣,全产业链上的公司,只要有些规模的,几乎都组建了新农合,准备在迪化种棉花。
    此外,还有许多种胶菊的。因为胶菊种植主要集中在甘肃,这种植物放到四川及以南地区,叶子长得很茂盛,但产胶量变得极低,几乎没有种植的价值。
    最先动起来的是乌鲁木齐和吐鲁番,官府在这两处各划了一百万亩宜耕土地,总共两百万亩地,被各地来的商人一抢而空。
    巩祥福兄弟的巩氏农业公司也借这股东风,打算更进一步。
    这些年他家仔细经营,也攒了两万来块钱,兄弟俩一合计,决定去迪化买两万亩地。
    不过他们得到消息的时候都已经七月份了,稍微一打听,离得比较近的,如哈密、吐鲁番等地方的土地都卖完了。
    如今只能去乌鲁木齐,再往后,恐怕只能去更西边的昌吉、阿克苏等地方了。
    族人对此都不以为然,毕竟甘肃人是普遍怕生的,就是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好不容易在河湟站住脚,又跑去西域折腾啥?
    但巩祥福兄弟掌握了绝对话语权,巩祥福道:“有道是树挪死、人挪活。咱们现在日子虽然比以前好过,但这次的机会也是千载难逢,老巩家能不能上个台阶,在此一举。”
    “别的不说,现下咱家兄弟子侄中还有不少打着光棍哩。我听说迪化省给光棍发媳妇哩,普通人娶三五房的,不在话下。”
    “如今朝廷有育儿津贴,你们想想看,光生娃娃就把全家子的生活费挣出来了。再者说了,给老巩家开枝散叶,岂不是两全其美?”
    他这番话说的年轻后生们蠢蠢欲动,各自下来由给家长施压去了。
    自从出台了育儿津贴,穷人发现自己越发娶不到媳妇了。这个时代本来就男多女少,如今妇女的价值越发凸显,就变得越来越金贵了。
    谁家的女孩儿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好不容易拉扯大,还不得许个好人家?
    所以巩祥福从传宗接代的角度说事,一点问题没有,效果很好,很快就把族中后生全给动员起来了。
    但他家到底是小门小户,招工是没指望了。两万亩土地至少需要五百人打理,巩家兄弟能带去乌鲁木齐的还不足百人。
    这次巩祥福让弟弟守着河湟地,自己则领着劳工们去了乌鲁木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