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赐字管承
作者:深山老僧   三塑强汉最新章节     
    蔡成长长地出了口气,才发现管亥三人还在那儿跪着呢。
    蔡成叹了口气,轻声说道:“起来吧。从明天开始,我吃住在军营。上午和童子军一起训练,下午再去忙别的事情。”
    三人慢慢从地上起来。稍稍活动了一下之后,猛然间,管亥突然叫了起来。“主公,不可呀。你现在才十二岁,身体还没长成,你如果参与训练,对身体是有害的。”
    蔡成摇了摇头。“不要紧。童子军和我的年龄差不多,我可以适应童子军的训练量。我担心继续让你们三人训练护民军,护民军可能就真的废了,再也打不了硬仗,一遇到苦战、血战就会崩溃。”
    三人低着头,小声说道:“让主公失望了。”
    “按手册上训练,训练量和训练难度确实非常大,是你们没有见过也无法理解的。”
    蔡成微微调整了一下呼吸,继续说道:“可你们要知道,也必须知道,百折不挠、百战百胜的铁军,有三个必须的条件:一是合理又强力的训练,培养的是厮杀的技能和无与伦比的意志力;二是坚定不移的信念;第三才是实战鲜血的检验。
    “兵不在多而在精,不是空口说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打出来的。是信念和意志力撑起来的。
    “你们都没有太多的实战经验,也没有练兵的经验,更对信念和意志力的作用不了解,所以我不怪你们。
    “但我不能因为你们没经验、不了解,就允许你们把护民军练成无能之兵。所以,我会带着童子军,每天在不同的团一起训练,顺便发现一下各团训练中的问题。
    “正式训练,从明天开始。基础训练两个月时间。兵器战阵训练两个月。四个月后,我们就要到冀州边境去接应飞燕将军了。”
    其实,蔡成知道,汉朝时,人的身体,可比民国时要强壮多了。
    就凭平均身高,以及出现了吕布、典韦、关羽、管亥等一些手持数十斤、近百斤重兵器的大力士,就是基于汉朝人身体的强壮。
    当然,训练时,要保证士兵的营养,尤其是不能练伤了。
    所以,基础训练才那么重要。
    管亥的声音打断了蔡成的沉思。
    “主公,管承那些人怎么办?”
    “哦?你不说我差点忘了。他来军营已经快一个月了吧?他的情况怎么样?”
    “他开始时不是很合群,反倒是他身边的十个护卫,很快就和我们打成一片了。或许是受到他护卫的影响,他对‘爱民、护民’的感触越来越深,就找我聊了几次有关‘爱民、护民’的话题,几乎每天都会找我聊上一会。
    “就在前天,他问我主公打算怎么安置他和他手下的兄弟。我答不上来,就让他在你来军营时,直接问你。”
    蔡成轻轻点了点头,轻轻喃道:“可以和他聊一聊了。去恶,你去把他叫来吧。他来后,你们该忙什么就忙什么去。”
    很快,管承就来到议事堂。管亥、刘奇、何山也都各忙各的去了。
    管承一进来,马上单膝下跪。“拜见主公!”
    蔡成又懵了。
    我还没答应做你的主公呀。
    不过,他从管承的这个行为,已经知道管承是真心要投效自己。
    他双手把管承扶了起来,笑道:“有管壮士加入,我们的力量更强大了。”
    管承坐下后,蔡成问他:“这一个月感受如何?”
    管承又要站起来,在蔡成的示意下,只能坐回原处。
    “禀报主公,这一个月,我对主公有三个认识:
    “其一,主公在立德。无论是身体力行,还是求助贫民,都是主公的厚德的体现;
    “其二,主公已经立言。我专门去了大学堂门前,看到了那‘四为’之言,不仅可以传世,必将流传万古;
    “其三,主公在不断立功。创新词、安流民、开工坊、建农庄、定护民……,每一样都是主公莫大的功勋。
    “我已经想明白了,主公之雄才大略,不是我等能窥其真谛的。此生唯有跟随在主公身边,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说着,他激动的直接站了起来,再次单膝下拜。
    蔡成只好再把管承扶了起来,笑道:“原来管壮士熟读《左传》。”
    “三立”就是出自《左传》。
    “我只是在劫掠时,得到一部《左传》。这些年来,闲时便仔细琢磨其中真意。所得《左传》不完整,根本谈不上熟读。”管承三十几岁的汉子,此时却非常腼腆。
    他当然知道,自己说出“立德、立功、立言”,主公马上就知道出自《左传》,真正熟读《左传》的是主公才是。
    “大学堂正在收集各种典籍,准备建立一个藏书馆。日后,喜欢读书的,都可以前往藏书馆借阅。”蔡成微笑道。
    “啊?典籍可是宝贝,就不知有没有水战方面的典籍。”管承充满期待。
    “当然有。不过不多,当前只有两部,一部是写海上作战的,一部是写江河湖上作战的。估计半个月后,藏书馆就会开放,届时你就可以去借阅了。”
    “多谢主公!”管承内心非常感激。
    自己刚刚投效,主公竟然就传自己水战兵法,这种信任,让他感觉到无以为报,甚至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我知管壮士无字,我今日便为管壮士取上一字可好?。”蔡成岔开话题。
    “请主公赐字!”管承马上双手作揖。
    蔡成在原地缓慢的踱步,管承则期待地望着蔡成,眼中一片火热。
    本来在殷商时期,字都是由朋友取的。到了汉代,不知从何时起,取字成为了父母长辈或自己主人的权力。
    不一刻,蔡成手掌一拍,说道:“有了。你常在海上漂泊,必然常常心思故乡亲人。而你又志向广大,向往大海的深处。 我便为你取字‘沧云’。云,乃故乡之云。你在沧海之上,看到头顶上的云,便是故乡亲人也在思念于你。”
    “多谢主公赐字!此字,恰是我内心的感触,再谢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