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架空三州(1)
作者:深山老僧   三塑强汉最新章节     
    当然,及冠礼后,无数世家大族,或派人上门说媒,或家主亲自来找蔡立,甚至还有主母不远数百里、上千里,前来临淄找蔡母的。
    这些世家大族,都看到了蔡成的绝世之才,已经不是“潜力”所能形容的了。
    现在青州巨大的变化,哪一项不是蔡成公子的功劳?
    这样的人,不仅日后可袭“临淄侯”之爵位,还有陛下的支持,未来前程不言而喻。
    然而,蔡立在征求蔡成意见时,蔡成明确表态:十八岁前,不论婚事。哪怕是圣上赐为驸马都会抗旨。
    你还别说,刘宏还真有这个意思,他可有好多位公主呢。
    蔡成的名声,早就传入京都,而且还是特别响亮的那种。
    在此声望下,就连那些朝中重臣,都不敢轻易打压青州了。
    只是十常侍劝刘宏,蔡成当前年方十三,此时赐婚过早,而且蔡成的师尊山中客,目前还没有找到,应该再多观察一段时间。
    山中客当前在大汉朝野,可算是第一神秘人,无数人都信誓旦旦地说他必然是神仙,否则不可能只用三年就培养出如此出色的弟子。
    朝廷早派出无数暗探,前往各地去找寻山中客的踪迹,徐州是重点。
    刘宏对十常侍是言听计从的,赐婚的事情,就这样被耽搁了下来。
    其实,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蔡成早有属意。
    纺织工坊中,有一小女孩,虽然年仅十三岁,却是蔡妍的得力助手。
    该女孩,白天协助蔡妍处理工坊内的事务,晚上则上夜校。
    启蒙班不仅在农庄有,在城中也有;不仅白天有,还专门开办有夜校。
    夜校就是专门为白天需要劳作,晚上才有时间的少男少女准备的。
    由于是免费,也有大量的成人旁听。
    现在纺织工坊就是蔡妍在负责,蔡母为了来临淄陪伴蔡立,早把位置让给了蔡研。
    而蔡立也委托蔡妍,帮着自己观察那个小姑娘。待她十六岁后,如果还是聪颖异于常人,则可让蔡母前去其家中提亲。
    听到谢方的询问,蔡成开心地说道:“我一直在等这个机会。有了这个机会,青州的‘新农体系’就可以推广到冀、幽、并三州了。”
    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听懂蔡成的意思。
    这是朝廷让护民军出动,去救公孙瓒,去平叛,和“新农体系”有什么关系?
    是否向整个大汉十三州推广新农体系,不是朝廷才说了算的吗?
    三年前,兖徐两州的世家,想把新农体系扼杀在襁褓中,已经足够吓人了。
    如果真要惹得天下汹汹,所有世家大族联合起来,哪怕是皇帝要保青州,都会被士族推下皇位。
    三年前击败兖徐世家犯青州后,蔡立、谢方等人都知道,无论是世家大族,还是朝中重臣,都不会放过青州,准确地说,不会放过东莱蔡家。
    只不过现在有皇威压着,他们不敢闹得太过,毕竟此时蔡立还在京都中呢。
    这可不是一般的亭侯、乡侯、县侯,临淄乃青州治所,属于郡侯,距离封王一步之遥。
    当然,三年前护民军大展雄风,把兖徐犯青州的贼人打得太惨了,直接让整个大汉各路兵马从此侧目。
    可如果按蔡成所说,借这次出兵之际,顺便把“新农体系”推广到其他州,极可能会惹恼陛下。
    真如此,青州大好局面,还能否延续,可就要打个问号了。
    想到这里,管宁开口说道:“行知公子,此举恐怕不妥。当前青州一年好过一年,一则因护民军威势太盛,足以震慑宵小;二则因陛下隆恩,一直维护着青州。在没有圣意时,私下推广‘新农体系’,不可为,不可为呀。”
    管宁,管幼安,当世名儒。
    管哲派人找他回青州时,他根本不愿回来。只不过,蔡成信中的一句话,“辽东苦寒,时有乌桓兵骑之危”,让他如梦初醒。
    他只想修治学问、教书育人,更需要一个安稳的环境。
    回到青州后,他并未先来牧府报到,而是游历于青州各郡国。
    他先乐安,再平原,继北海,又东莱……
    在东莱与管哲一番交流后,又在管哲的带领下,前往大学堂观摩。
    看到大学堂门前石刻,他再也不淡定了,第二天一早,就启程前往临淄,向蔡立报到。
    他对成公子几乎达到顶礼膜拜的程度了。
    无论才华、谋略,还是成就,成公子的文功武略都摆在管宁面前,由不得管宁不心悦诚服。
    其实,管宁觉得,自己能在如此绝世之才手下做事,不仅能够学到更多,而且还能够借名而起。
    蔡成建议他主管整个青州大学堂,在征求他意见时,他更是对蔡成感恩戴德。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他没那个能力;
    “为万世开太平”,他连想都不敢想。
    但“为往圣继绝学”,本就是他最大的梦想。
    谁知道返回青州,蔡成直接给了他实现梦想的天地。
    现在青州物阜民丰,夜不闭户,书声琅琅……,哪怕在史书上,都没见哪个朝代、哪个区域有如此景象。
    管宁前些天,刚刚让蔡立批准了他重办“稷下学宫”的申请。
    战国时期名闻天下的临淄稷下学宫,不知聚集了多少天下才子,也是天下文化中心。
    如果能在自己手下,再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之景象……,管宁只要一想到此,就激动得全身都在颤抖。
    而稷下学宫,就是管宁“借名而起”的关键。
    借成公子之名,重建稷下学宫。
    管宁自己则可以在稷下学宫中一展身手,立德,立功,立言。
    “三立而成圣”,是任何一个读书人梦寐以求的。
    此时,听蔡成说要把“新农体系”推广到冀、幽、并三州,他害怕了。
    他怕因此而惹怒皇帝陛下,使得青州不再安宁。
    他可不想再回到颠沛流离,时时想着要躲避兵灾战祸的生活中,更不想刚刚开始筹办的稷下学宫胎死腹中。
    如此,他才急于开口,想劝阻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