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本时空的冠军侯
作者:芝山大公子   再见了,赵宋最新章节     
    这一次的冲突,大唐的水军吃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亏,除了近百艘大小船只被毁之外,人员的损失并不严重。
    苏浩并没有赶尽杀绝去拉更多的仇恨值,放任漂在江面上的唐军士兵自救后,便带着船队继续前行。在距金陵城约五公里的河面上,苏浩令船队抛锚,一番警戒性的布置后便坐等城中的消息。
    很诡异的是,当金陵城中得知这一消息时,一向高调地喊打喊杀的一些高官,竟然都保持了沉默,谁也不再要强行出头。
    李敢从李冒下榻的客舍出来后,直接进了宫中,求见皇帝李璟。李璟为烈祖李昪之子,是南唐的第二代国君。
    开国之君李昪原名徐知诰,早年间被南吴睿帝加封为齐王,后受禅称帝,国号为齐。公元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并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李昪在建国后励精图治,南唐在经济、文化上较为繁荣,对后世宋朝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这是原时空的历史记载,而此时的大宋前身大周,正是南征北战的中原大国,赵氏也会在四年之后,趁着大周军征战之际陈桥兵变,篡权夺国。
    建国后的赵宋,似乎更多地继承了南唐的衣钵,经济、文化发展得极为繁荣。在没有外敌入侵之前,俨然就是一副天朝上国的盛世繁华。
    此刻的金陵城,就似一百多年后的宋徽宗年代,达官贵人们沉醉于花红酒绿的生活,奢侈之风盛行。而李璟性格柔弱,毫无乱世之君的锐气。
    其子更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后主李煜,擅长诗文歌赋,文章做得花团锦簇,却无治国之能,以致于十几年之后主动去大唐国号,改称“江南国主”,以求得大宋的礼遇。
    陆少峰判断此时的大唐,就是外强中干的典范,因而对苏浩的举动,没有做过多的约束,反而想借此来测试一下,大唐能承受的压力。
    李敢跟李昪谈了些什么,外人无从得知。朝中的有心之人发现,李敢从宫中出来后,又马不停蹄地再次求见李冒,两人商谈了一个多时辰,李敢才略显轻松地告辞。
    随后的第二天上午,金陵城外的一处码头便被朝廷派出的禁军清空,不多时便有二十来艘蒸汽机轮船驶进了码头,从船下来的赫然是一队队的镇永军士兵,开始有序的接管码头的防卫。
    “苏师长,你在江面上打得倒是痛快,可苦了我在金陵城硬撑着。要不是少峰跟我透了底,我这一把老骨头还真经不起折腾。”
    李冒带着卫队在码头迎上苏浩后,虽是一见面就开口抱怨,可看他颇有些得意的模样,怎么也不像是有多大压力似的。
    “哈哈,李院长,不是苏浩无事生非,而是这大唐的水军有些欺人,竟然要拦截我们的船队,想把几大船的财货都呑了。我再不反击,岂不是堕了镇永军的威名,回去我没办法交差啊。”
    苏浩知道这老小子是故意叫屈,张口就是满嘴的跑火车,反正也不用自己去跟朝廷官员去打嘴炮,只要有一个强扯的借口就行。
    两人打着哈哈,进到苏浩的座船后才聊起正事。
    “李院长,从目前朝廷的反应来看,似乎也不想将这事弄大,不知他们到底打的什么主意?对陆院长提出的两点要求,朝廷又是一个什么说法?”
    在李冒面前,苏浩只稍稍地收敛一下姿态,没有上下级之间该有的尊敬。
    李冒也不以为意,也以平等的态度说道。
    “李师长,这次出面接洽的人只有一个李敢,其他的朝中大臣并没有明面上的接触。看那李敢的意思,就是不再刻意回应陆院长的要求,就当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这怎么能行呢,我大老远地跑这一趟,就是要来讨一个说法的。他们既然都当缩头乌龟,那就让我们的大炮跟他们谈谈。要不是顾及到李院长的安危,依我的性子,早就一路打过来了。”
    苏浩此时,特意学着赵志伟的做派来,大有一言不合就开打的意思。
    “苏师长,我们还是见好就收为好。李敢也开出了一些好处来,为的就是平息事端。我也会再向李敢施压,争取将楚南的利益最大化。”
    老狐狸似的李冒,早已看出苏浩这是在唱高调,很配合地做出好言相劝的姿态后,随即将昨天与李敢的商量要点通报给苏浩。
    说是协商,其实大多是楚南方面提出的几项要求。其一是楚南在金陵城设置一个办事处,负责楚南与朝廷的联络,办事处的人员享有法外特权,不受大唐律法的处置。
    其二,大唐重新向楚南开放全部的市场,所有原产于楚南的货物,只一次性向朝廷缴纳一定比例的商税后便可行销大唐全境,地方官员不得再行征税。
    其三是,朝迁将赣西一处铁矿山、一处煤矿山的开采权出售给楚南,开采期限是二十年。
    其四,在赣西和潭州交界处,设立大型的交易市场,两地的商人可以自由买卖,双方的官员不得干涉。
    其五,做为回报,楚南每年向朝廷缴纳银钱五万两,而朝廷给予楚南以充分的自主权。
    这一条还是陆少峰考虑到给朝廷一个台阶而主动提出来的,只要能自由通商,五万两银子就不是一个事,也是让朝廷看到楚南方面并不是咄咄逼人。
    “李院长,还要向朝廷缴纳五万两你银子,这会不会矮化了我们楚南,哪有打不过还能得好处的道理?要我看,该是朝廷给楚南赔银子才是。”
    对最后这一条,苏浩是明知故问,他总得要表示一些异议才行。
    “呵呵,这是陆院长主动提出来的,让朝廷得些面子,我们得实惠就行。楚南每年从大唐赚到的银子,何止地倍于五万两呢。”
    李冒嘿嘿地笑过后才说起朝廷的要求。
    李敢提出来的都是军需品的采购,其中最重要的两项,一是每年向楚南购买一万支步枪、一百万发子弹,其二是每年向楚南采购五百吨优质的钢材。
    当然,李敢还想着购买陆记出产的重炮和机枪等重型武器,被李冒以要回去商量为由拒绝。
    “李敢到是好算计,每年购买一万支步枪,两三年下来就可以打造一支全火器化的精锐部队。到时除了镇永军,周围还有哪支军队能跟他较量?还有五百吨的钢材,又能打造几万禁军使用的刀枪甲胄了。”
    苏浩其实心里跟明镜似的,一万支步枪加一百万发子弹,看起来很多,实则经不起消耗。没有子弹,步枪比烧火棍还不如。
    而火器部队,日常训练消耗的子弹不是小数目。若以镇永军的训练大纲来操练,只怕一年不到,一百万子弹就不剩下多少,根本就不能发起较大规模的战役。
    本时空内,又没有第二个渠道来获得子弹。只怕大唐的军队装备步枪越多,就越被楚南拿捏得死死的,这也是李子强最终决定向大唐出售步枪的原因。
    当然,陆记还会在外售的步枪上做一些手脚,这些步枪的性能肯定是较镇永军的制式装备,差上两三代,但足以吊打其它的火器军。
    对于因出售步枪给自身带来的安全隐患,陆少峰看得很开。三兄弟的势力发展到现在,如果不能做好这一点防范,那就真可以在家抱孩子算了。
    因为危及安全的,不仅仅是火器或步枪,食品、饮水等各方面都有隐患,防不胜防。真正的安全是建立在自身的强大和一套健全的机制上的。
    所以,在赵志伟受到袭击后,陆少峰决定大举出击,让对手没有再算计的心思或者说形成有效的恐吓。后世的武器更加先进,可以杀敌于数千里之外,也很少有某个大国领导人受到敌国的刺杀,究其本质还是后果太过可怕。
    “李院长,我是一名军人,带兵打仗才是份内之事。这些事情,政务院决定了,就不是我能置喙的。我这次的主要任务,就是配合好李院长的工作。接下来还需要我做些什么,李院长尽可吩咐。”
    了解到交易的大概后,苏浩便耍滑头地不再理会细节上如何处理,将这些都推给李冒后,问起后面的安排。
    他此次来金陵,除了展示镇永军的军威,还有另外一个任务,这是陆少峰和李子强昨天跟他沟通后才定下来的。
    这个任务其实更多的是攻心之计,三兄弟要让苏浩站在前台,为本时代的年轻人树立起一个典范来,以此激励一些有志之士,投身于一场轰轰烈烈的时代改造大业中。
    这是为苏浩立人设,人为地造就出一个本时代的冠军侯。
    “苏师长一路劳顿,先与将士们歇息两天。我已跟李敢商定,两天后将由镇永军进行一场军事表演,就在金陵城西的江面上,让朝廷的官员们看看什么是雷霆之势,也省去了许多的口舌之争。”
    “这是计划之中的,就是李敢不这么安排,我们自己也要操演一场的。城中有什么需要我配合的吗?兄弟们都是第一次来金陵,很多人都想进城去逛逛呢,李院长看看能不能安排?”
    苏浩这个要求,李冒没有想到,他不知道这是不是楚南方面的安排,或者是苏浩公子哥的性子又来了,便有些为难地道。
    “苏师长,这个我可做不了主,要请示陆院长。就怕城中不太安全,真发生什么意外,我们都不好交待啊。”
    “这有什么为难的,还怕朝廷对我们不利不成。这次我带了五百的镇永军,加上李院长的两百卫士,一个金陵城还困不住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