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绪论徐懋功
作者:自平   武庙一哲徐懋功最新章节     
    自平随着熙熙攘攘游客上山,攀登白浪山巅峰。
    广教寺山门前大观台,凭栏俯瞰,大江东逝,巨轮船舰,百舸争流。
    回首仰望广教寺山门,两侧门柱镌刻楹联。
    左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
    右联:长啸一声,山鸣谷应。
    受佛门楹联心灵感应,自平情不自禁长啸一声。随而吟诵《隐姓复名依僧舍》:
    草木苍苍兮可以适性,
    水波汩汩兮可以陶情,
    ……
    侧院传出吟歌声:……
    功名莫恋兮谢彼簪缨,
    来亲泉石兮守我忠贞。
    自平侧耳聆听,啊,这是我曾经有记忆的诗歌。循声而去侧院,但见清静幽雅方丈小室。一只香炉一柱香,一只木鱼一本经,一杯青茶一老僧。
    自平合掌注目,老僧点头示意:“请问施主,刚才吟诵《隐姓复名依僧舍》,你从何而知?”
    “大师安好,我记得小时候,爷爷教我吟诵此歌。本来谈忘了,刚才在驼先师墓前陷入幻境,激活了潜在的记忆,因故而吟诵。望大师指点一二。”
    “这是唐朝开国功臣,英国公李积后人家谱中的诗偈。英国公李积,原姓徐,字号懋功。李积的孙子李敬业在扬州起义军,反对武则天做女皇帝。兵败之后,骆宾王与李敬业的家眷流落江海之交的南布洲。心生感悟,莫恋功名,在家谱中记载偈诗《隐姓复名依僧舍》。”
    “李氏家谱?请道其详。”
    “莫忙,请品茶。茶,使人淡泊明志,宁静以致远。唐代之前,茶叶作为贵人异士养生和药之用。平民百姓不知茶为何物。
    唐朝人陆羽着有《茶经》一书。世人赞誉陆羽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陆羽《茶经》记述:“茶之为饮,滂时浸俗,盛于国朝。……皇朝徐英公.积”。
    上述文中之意,唐朝开始盛行饮茶的风俗习惯。主要推广者:徐英公积。他是何许人也?
    《茶经》文中:皇朝徐英公?积。就是大唐朝英国公李积。原名徐懋功,戏文演义称名徐茂公。唐高祖皇帝李渊,赐徐懋功国姓,改徐姓李,赐名李世积,爵封英国公。唐太宗李世民逝世,去了世字,更名李积。
    英国公李积与普及饮茶有啥渊源?
    北方游牧民族,常年以肉类为主食,体现燥腻之症,需到中原抢劫米麦谷粟杂食,以调节肠胃。茶叶是解腻降燥的良药,李积镇守北疆,以茶叶拢络北方游牧民族,深得北方胡人的尊崇。唐太宗李世民赞誉李积守强十六年:【边尘不惊,其为长城,岂不壮哉】。
    李积推广饮用茶叶为何成功?因为药王孙思邈。
    李积与药王孙思邈生活于同一时代,同是好道之士,同为唐代医药界翘楚。孙思邈着书《千金要方》,苦于各地药材,名称,产地,药性,药理,用量用法各不相同,《千金要方》无法向全国推广造福民众。
    李积领衡撰编《唐本草》又名《英公本草》。统一药名、药理、药效……,成为世界上首部标准化药典。药王孙思邈《千金要方》才得以推广全国州县,乃至国外。
    中华奇迹,大唐不修长城。
    纵观华夏数千年战争历史,唯有大唐朝不修筑长城。
    李积开强拓土,把北强的边界拓展到昼长夜短、有极地景观的玄阙州。华夏历史上,唯有李积开拓北方强土如此之广。唐太宗李世民赞言:【前王不辟之土,悉请衣冠;前史不载之乡,并为州县。】
    中外历史最经典的远程斩首战。
    李积领二百个卫士,贞观二十年六月出发,潜入北方数千里。活捉万里草原霸主薛延陀可汗,七月押回长安。然后东西千里全线进军。八月,唐太宗李世民到灵州受降漠北各个部落,增加了百万户,拓强数千里。
    皇帝为李积御制御书,石刻碑文:【驾狄攻狄,驱戎伐戎】。
    李积首创以步兵战阵大败骑兵阵。大度设八万骑兵南侵,李积领几千人马追歼于大青山。唐太宗对敌国使者说:“李世积所将才数千骑耳,汝已狼狈如此!”
    论皇宠:李积生病,唐太宗李世民剪下自己的龙须,为李积和药治病。李积在后宫喝酒,酒醉睡着了,唐太宗李世民生怕他着凉感冒,脱下身上的龙袍盖在李积身上。皇帝对臣子如此恩宠,华夏历史上找不到第二例子。需知,臣子龙袍盖身,是滔天大罪。
    论毕生贡献,李积七十五岁那一年,攻战辽东,灭一强国,收复汉四郡,南北五千里江山回归华夏。
    想当年,隋炀帝损失百万人马,弄丢了皇帝生命,没有完成一统江山的夙愿。
    七十五岁老翁李积,完成了文帝、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几代皇帝的抱负。实现了江山一统的伟大事业。
    李积的战功,超越列代名将,确是名符其实的战场不倒翁。
    李积亦是政坛长青树。
    唐高宗李治为李积御书石刻碑文:《庶政咸仗其谋…》。
    唐高宗李治初登皇位,多方势力蠢蠢欲动。李积为高宗皇帝李治谋划,以国舅长孙无忌扼制宗亲王,果断杀了一批有不良动机的亲王与驸马爷。
    李积再为高宗皇帝李治策划,纵容李义府第三势力将国舅长孙无忌这一派专权势力彻底摧毁。
    其后,李积再将第三势力代表人物李义府送上审判席,终使唐高宗皇帝李治独断朝纲。
    故而唐高宗李治为李积御书碑文【…庶政咸仗其谋】。
    徐懋功的政治策略,可谓别俱一格。历数大唐朝开国元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战死病亡、避祸隐退,治罪徒流。飞鸟尽、良弓藏。开国功臣很难走出功高主不疑的魔圈,唯有李积笑到最后。
    李积十七岁领兵,七十五岁鏖战辽东,收复汉四郡几千里江山。其一生征战六十年,世界军事历史上还有谁人?
    李积葬礼规格之高,华夏历史上首屈一指,古代名将上千人,唯有李积享受三个坟头荣耀。皇帝御书石刻碑文三千字,这是华夏历史上唯一的最高规格葬仪。
    李积有如此的功业,为啥历史地位、知名度不高呢?
    因为李积支持武则天做皇后。
    李积逝世二十一年之后,六十七岁的武则天做了女皇帝。
    女人做皇帝可是天翻地覆,大逆不道的事。这个罪责必须要李积承担。
    唐朝之后的文人最讲究尊卑秩序,君为臣纲,夫为妻纲。青编文人给李积定论:【为将成功,托孤失节,得罪青编,万年不灭】。
    【失节】生死事小,失节事大!失节的罪名比生命之死还大?
    【万年不灭】,一万年也不能免罪,让李积永世不得翻身?
    故而历代文人不能为李积彰扬丰功伟绩。”
    “大师,现代文人也不宜彰扬李积的赫赫之功?”
    “为啥?”
    “李积的彪炳战功,漠北数十州六十八驿,东方扶津四十二州,现在都是异国他乡。彰扬李积战功,会不会引发国与国的民族矛盾?”
    “老僧不论国事。且说李积之俭朴。
    李积身职司空,位居王子与百官之上。老家来了亲戚,年轻人剩下饼的硬边不吃,被李积好好教训一番,应当如何珍惜粮食。
    李积把奖赏分给将士及下人,死后没有丧葬费。皇帝诏:今亡,当无赢赀,有司厚恤之。”
    “唉,百官之上的大司空,死后丧葬费不足。当官如此廉洁,可叹可敬。”
    “再说友悌,司空李积家中公仆佣人有许多。而李积亲自为老姊姊烧火煮粥,不小心烧了胡须。
    诗人苏东坡赞:八尺英公欲燎须。”
    “重亲情,令人敬佩。”
    “李积重仁义。
    李积随主公李密归降唐朝,唐皇李渊杀了李密,把头颅送给李积,儆戒吓阻李积不要反叛。李积要对老主公尽仁义,要求唐皇李渊把李密尸身送过来,头与身子合体礼葬。气得唐皇李渊吹胡子瞪眼,从深山老林寻找李密尸身,来回行程几千里,把李密尸身送给李积,以王公之礼安葬李密。
    更有甚者,李世民要杀单雄信,李积为义兄单雄信求情免死,李世民不答应。李积抽刀割自己的屁股肉,喂给单雄信吞下肚作陪葬。李积又不惧嫌疑,收养单雄信的儿子哺育成人。
    李积为了尽仁义,恚怼两代皇帝,真是今古传奇。”
    “欲要书写奇人奇才李积,先要论述其亦兄、亦友、亦师的单雄信。”年近古稀素人自平,决心书写李积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