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章 荣禄草拟处置“拳首”上谕
作者:农家三少   慈禧皇后与她的三个宠爱太监最新章节     
    “荣大人,你觉得这样做,洋人能够答应撤出京城吗?”慈禧皇太后满腹狐疑地问道。
    “老佛爷,您的意思是要对他们斩尽杀绝,是吗?”荣禄小心翼翼地说。
    “那倒不至于,哀家绝没有要把这些人赶尽杀绝的意思,哀家就是担忧如果不严厉处置这些人,洋人会不会答应,能不能撤离开京城?”慈禧皇太后不无担忧地说。
    其实,慈禧皇太后最关心的是洋人尽快能够撤离开京城,她能够顺利返回京城,过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锦衣玉食,耀武扬威的幸福生活。现在这流浪的日子,她确实过够了,不想过了。
    “荣中堂大人,老佛爷的意思是如何尽量保住这些大臣的性命,而且还要满足洋人提出的条件,让他们尽快达成议和条件,撤出京城,保证老佛爷顺利回京。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李莲英给荣禄提醒说。
    荣禄听了李莲英的话,他明白了慈禧皇太后的意图,说:“老佛爷,李大总管这样一说,微臣顿时茅塞顿开,恍然大悟了。微臣知道该怎么做了。”
    “好吧,你知道该怎么做就好了。你回去再想想,然后给哀家草拟一份上谕,送到哀家这儿来。哀家看看,如果合适,就按照你的想法去颁布上谕。”慈禧皇太后说。
    “遵旨。”荣禄说。
    “退下吧。”
    荣禄告辞后,回到家里,没有来得及休息,就开始马不停蹄地给慈禧皇太后草拟上谕。
    荣禄一直备受慈禧皇太后的重用,这次在慈禧皇太后出京逃难前,荣禄本来是留在京城里主持日常工作的。
    后来, 由于形势所迫,荣禄被迫离开京城,前来随驾慈禧皇太后。
    当他领着家眷到达冀晋交界处,没想到他的的夫人患上了疾病,死了。
    荣禄怀着悲痛欲绝的心情,安葬了夫人 ,然后继续向西安奔去。一路上由于思念夫人,荣禄苍老了许多。
    到了西安后,陕西巡抚岑春暄根据慈禧皇太后的指示,给荣禄安排了衙门里的一个独处院落,让他居住。
    荣禄住进去后,虽然说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是他的精神状态并不是太好,深入简出,很少与西安随行慈禧皇太后的官员来往。
    再说,毕竟他年岁大了,岁数不饶人,精神状况一日不如一日,整天萎靡不振,不思进取。
    他整日里待在家里不出门,很少露面。除非有重大的事情,或者慈禧皇太后召见他,他才肯露面
    今天慈禧皇太后突然叫去商量这么大的朝廷大事,他也是受宠若惊,始料不及的。
    现在他伏案疾书,给慈禧皇太后起草上谕。
    荣禄一晚上没有合眼,经过左思右想,深思熟虑后,他终于把一份沉重的上谕给草拟出来了。
    次日一早,荣禄就拿着这份草拟好的上谕前来拜见慈禧皇太后。
    “老佛爷好,微臣已经按照您的指示把上谕草拟好了,请老佛爷过目谕示。”
    荣禄双手恭恭敬敬地把草拟好的上谕呈给慈禧皇太后看。
    慈禧皇太后看完荣禄草拟好的上谕,非常满意。荣禄就像她肚子里的蛔虫,把她心里想的那些事情完完全全地表达出来啦。
    “荣中堂,你的这个上谕草拟的太好了,非常符合哀家的意思。你把哀家的心思拿捏的太准了,你的上谕说到哀家的心坎坎上了。”慈禧皇太后连连表扬荣禄说。
    “老佛爷过奖了。只要老佛爷满意,微臣就非常欣慰。”荣禄谦恭地说。
    “小李子,请皇上过来,哀家和皇上再议议这事,听听皇上的意见。”慈禧皇太后兴奋地说。
    “嗻。”李莲英应了一声,出去请光绪皇帝。
    慈禧皇太后又和荣禄说了一会儿话,两个人心里都放不下对彼此心中的那份牵挂,只是现在身不由己,不能够长相守,共白头,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祈祷对方,平安健康,快乐永存。
    一会儿,光绪皇帝被李莲英请了过来。
    慈禧皇太后把荣禄草拟好的上谕递给光绪皇帝。
    “皇上,你看看,荣大人草拟的这份上谕行吗?”慈禧皇太后问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接过慈禧皇太后递过来的上谕,很快地递浏览了一遍,说:“亲爸爸,朕没有意见,只要亲爸爸觉得上谕合适就好了。”光绪皇上淡淡地说。
    其实光绪皇帝心里明镜似的,他说与不说,同意不同意,毫无任何意义,因为他的话根本没有分量,不起任何作用,他只是个象征,象征着这个大清朝还有个皇帝,再无其他的实际意义。
    “好吧,既然皇上无意见,那就按这个上谕办颁布吧。”慈禧皇太后不咸不淡地说。
    光绪二十六年岁末与绪二十七年岁首交接之际,慈禧皇太后按照洋人意志草拟惩处拳首的上谕发下来。
    上谕的重点内容大意是这样的:庄亲王载勋,纵容拳匪,围攻使馆,枉杀多命,罪大恶极,赐自尽。端王载漪和辅国公载澜,载勋,亲信拳匪,妄言主战,罪责难逃,流放边疆,永远监禁。
    前山东和山西巡抚毓贤,戕害教士教民,罪恶深重,就地正法。前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刚毅,袒护拳匪,现已病故,故追夺原官,即行革职。
    前甘肃提督董福祥,统兵如卫,纪律不严,率意鲁莽,围攻使馆,即行革职。
    前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刑部尚书赵舒翘定为斩监候罪名。
    大学士徐相,前四川总督李秉衡,因殉难,惟贻人口实,均着革职。并将恤典撤销。
    慈禧皇太后的这份上谕为了满足洋人的条件,置王公大臣的性命于不顾,已经引起了朝廷大臣的不满和愤慨,可是洋鬼子接到慈禧皇太后的这份上谕,居然还是不满意。
    他们对端王载漪,辅国公载澜的处置尤为不满,他们要求必须严重处置这两个人,否则,他们是不会答应议和条件的。
    慈禧皇太后没有办法,只好又把荣禄和李莲英找来商议此事。
    最后,三个人达成一致意见,把端王载漪和载澜定为斩监候,发往新疆,永不返回。
    上谕一发,自此,一场血雨腥风的戮杀就开始了。
    一时间,全国官场风云突变,弥漫着一片乌云,整个京城里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尤其是那些支持了义和团的官员,整天提心吊胆,唯恐哪天就会被拉出去砍了脑袋。
    然而,百姓们对这一系列事件的看法却各有不同。一些人认为这是朝廷向洋人低头认输的耻辱之举,那些被惩处的官员虽然有错,但他们也是为了抵抗外侮入侵中华才卷入其中的。而另一些百姓则觉得这些官员平日作威作福,如今得到了报应也是活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