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开学
作者:cc不优秀   屯满粮,灾荒我不慌最新章节     
    当然,虽说顾亮救治了这个老秀才他唯一的孙子,但这也并不意味着这个老秀才就愿意去他们兰溪村教书,教一堆贪玩成性乡下的孩子。毕竟人家虽然年老,但也是有着秀才的身份在,像他这种平头老百姓见面还得尊称一位“秀才公”的。
    所以对于一心想要振兴家业、培养后人的顾亮来说,他还是用了一些手段,开出了一些条件来的。
    首先,在村里教书,自然是得有住的地方。为此,顾亮许诺了一列房子单独给他们爷孙住,解决他们的安身之所。
    同时,由于和自己有着相同遭遇,顾亮清楚的知道能有一块能保证自己吃饱肚子的田地对于一个流离失所、差点饿死的人来说有多么的重要。于是,顾亮赠给了他们爷孙一块村里的公田,公田里面长出来的收成归他们爷孙俩所有。
    当然,这块田不是白送的,只要叶仕吉在他们村里教书一年,这田地就归属他们一年,若离开,则地收回。
    不过这样做只会导致他人没有归属感,觉得这块地不属于自己,总觉得自己还是外人。所以顾亮还许诺了老人只需要在他们村教书十年,便可以将地直接归到老秀才孙儿的名下。
    十年,足以改变村里的一代人。十年时间,就是去教一只黑猩猩,那它也会识字算账了,更不要说人了。而且顾亮也没打算让村里人达到学富五车的地步去科考,只需要他们达到像蔡云州的的水平就足矣了。
    至于老秀才年纪大的问题,这个顾亮也已经考虑到了。顾亮接触过秀才的孙子,年纪轻轻就熟读四书五经,教兰溪村的人识字算账什么的绰绰有余,无需担心老秀才中途离世的问题。
    这一点顾亮也同老秀才讲了,此举在老秀才看来是给他们爷孙二人托底用的,所以深得老秀才的心,觉得顾亮是诚心请他去村子教书的,所以当即也是答应了下来。
    至于老秀才之所以这么爽快答应,就是因为他经历太多,生怕他孙子日后和他一样,科举不仕,在乡下有块田地将来也可以谋生。
    八月底,就着三叔女儿满月宴的事情,顾亮将老秀才带回了村,顺带趁着满月宴全村人聚在一起的机会,将老秀才介绍给了全村人。
    顾亮在一个月前就将此事告知了全村,全村人对于秀才公的到来早已是翘首以盼,纷纷等着能见秀才公的风采。所以在满月宴上,叶仕吉的风头似乎是超过了主人翁,成了全场最大的焦点。
    尤其是那些家中有孩子的,为了能讨秀才公的欢心,一辈子没读过书、没上过学堂的他们,竟不知从哪里打听到的规矩,说是孩子拜师要送老师一条肉干。于是他们几家联合起来,干回了他们村的老本行,从山上猎了一头野猪回来。他们将野猪肉晒成肉干,在秀才脚刚迈进土楼时,纷纷将肉干塞入秀才的怀里,借此来表达自己的欢迎。
    给师者送肉干这一传统源于祖师爷孔子,孔子弟子三千,每收一个弟子他都会收一束肉干当做束修。后世束修虽然不再拘泥于肉干一物,大多用其他更贵重的东西代替。但肉干作为束修之礼的古老传统,代表着文化传承,兰溪村人上来就给一堆的肉干,着实让叶仕吉这个老秀才有些感动。
    要知道他在来这个小村子之前心里还在一直嘀咕,怕乡下孩子顽劣不堪,自己不能胜任村学这份工作。如今抱着一堆的肉干,老秀才心中的猜忌此时已全无,他相信有如此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就是在顽劣的孩子,也能调教好,让他成为栋梁之材。
    在安顿好老秀才第三天,兰溪村的村学正式开课了,上课的地点就位土楼正中央新建的学堂。
    村学第一批有十二个学生。老秀才的孙子虽然才十岁,但是已经熟读四书五经,与兰溪村这些目不识丁整日只知道爬树和泥的孩子不知道隔了多远,所以并没有算在学生里面,反而是担起了半个助教,在爷爷忙不过来时帮着教育。
    读书对于这些乡下的孩子来说曾经是高不可攀的事情,但周围没人读书也就造成了脑海中他们对于此事毫无概念。既然毫无概念,那么必然会毫不在意,毕竟大热天的在兰溪里面玩水可比坐在凳子上一上午不能动可要好玩多了。
    不过不用担心,他们的家长会出手。孩子经历少,没出过远门不懂读书的重要性,但他们家长经历过一辈子的磨难、困顿、饥饿、歧视、欺压,知道读书可以赚钱,知道读书可以做官,知道做官可以光明正大的欺负、劫掠,知道官就是天,知道芝麻绿豆大小的官都可以骑在他们头上让他们不敢怒不敢言。所以一旦这些孩子提出不想读书,或者上课不认真时,必然会遭到全家人的‘全家捅’。
    这办法虽然糙,也不太好提倡,但对于乡下的孩子来说却有奇效。学堂就在自家门口,自家爹娘就在门口剥蒜、洗衣,眼皮往上一抬就能发现自己是在认真写字,还是在家抠脚擦鼻涕,随时都能走进来喜提一顿竹笋炒腊肉。
    这种环境、这般高压,如何不能让这些整日就知道玩的泥猴子不用心读书。所以不出一旬,这群孩子就适应了课堂,上课有了学生样,学习进步飞快。
    兰溪的村学堂一日是只上半天课的,上午用沙板教完字后,下午的时间交给孩子自己,他们或继续练字,或是帮着家里干农活,全由他们家人做主。顾亮只为村里人提供学习环境,自家孩子是只需要做到识字算账便好,还是要继续读下去,还得是各家自己说了算,他不强求,毕竟读书科举这个路子太耗银子了。
    即使顾亮并没有要求村里人说下午要继续学,但下午除了他的两个弟弟外,村里还是有四个孩童在他们父母的要求下,仍继续着学业。对此顾亮只想说自己费劲巴拉弄的村学没有白费,村里还是有不少人家是有远见的,知道抓住这来之不易上进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