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自筹粮草自备兵甲自募军士,我祖逖也要北伐
作者:权照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最新章节     
    “永嘉五年(311年),洛阳陷落。
    祖逖率领数百亲族乡党南下,于淮泗地区躲避战乱。
    他以身作则,躬自步行,将车马让给老弱病者,还慷慨地将粮食、衣物和药品分发给众人。
    途中虽然多次遭遇盗贼和险阻,但祖逖总能从容应对,因此被同行的人们推举为‘行主’。
    抵达泗口后,
    祖逖被琅琊王司马睿委任为徐州刺史,不久后更被征召为军谘祭酒,率部驻扎在京口。
    建兴元年(313年),晋愍帝即位后,任命司马睿为侍中、左丞相,并赋予其大都督陕东诸军事的职责,命令他率兵前往洛阳救援。
    但当时司马睿正专注于开拓江南地盘,对北伐并无兴趣。
    在此情形下,祖逖进谏道:‘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藩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意思是:晋朝的内乱,并非因皇帝无道(有待商榷)或百姓造反,而是由于藩王之间的权力争夺,这种自相残杀给了外敌可乘之机。
    现在,北方的百姓正在遭受蹂躏,他们内心都渴望反击。
    如果大王能派将领出兵,并让我祖逖等人统领,江北的豪杰们必定会纷纷响应,那些沦陷区的人们也会因此欢欣鼓舞。
    如果这样做,或许可以为国雪耻。”
    “司马睿虽然并不愿意北伐,但也不好直接反对。
    于是他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不过却只愿提供千人的粮饷和三千匹布帛,然后让祖逖自行招募战士,制造兵器。
    祖逖领命而去,自率军队北伐。
    当他北渡长江时,站在船头,望着滚滚东流的江水,心中充满了感慨。
    想到山河破碎和百姓涂炭的情景,
    想到困难的处境和壮志难伸的愤懑,
    想到自己终于如愿北伐,有了收复河山的机会,顿时又豪气干云,热血涌动起来。
    他敲着船楫朗声发誓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一去不返!’
    如此决心和豪情,被后来人以‘中流击楫’来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虽然司马睿对北伐的态度很是消极,但这并没能动摇祖逖北伐的决心。
    他带领跟随自己南下的宗族部曲百余家,从京口渡江北上。
    在江中,他再次用力拍击船桨,誓言要扫清中原。
    渡江后,他暂时驻扎在淮阴,建立熔炉冶炼铁矿,制造兵器,并成功招募了二千多名士兵。
    当时,兖豫地区有豪强张平和樊雅,他们占据谯城,聚集兵力自保,拥有数千士兵,虽然名义上臣服于司马睿并接受其官职,但实际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此外,张平部下还有董瞻、于武、谢浮等十多支小部队,每支都有数百人。“
    “建武元年(317年),祖逖率军进驻芦洲,并派遣参军殷乂去与张樊二人建立联系。
    但殷乂却轻蔑张平,甚至出言不逊,说他恐怕连自保都很困难。
    如此举动自然激怒了张平。
    张平杀死殷乂后集结兵力,拥兵固守,与北伐军死扛。
    祖逖攻城不下,于是转而采用离间计,成功诱降张平的部将谢浮。
    谢浮利用与张平商讨军机的机会,将其杀死,然后率部归降祖逖。
    此后,祖逖进驻太丘,但由于军粮短缺,处境相当艰难。
    张平虽死,但樊雅仍占据谯城,继续与祖逖对抗。
    樊雅率部夜袭祖逖大营,直逼祖逖中军大营,造成军中大乱。
    不过好在祖逖沉着冷静,指挥有度,加之督护董昭的英勇战斗,最终成功击退樊雅。
    在追击过程中,祖逖又遭遇张平残余部众的抵抗,于是他向蓬坞堡主陈川和南中郎将王含求援。
    陈川和王含分别派遣部将李头、桓宣前来助战。
    祖逖利用桓宣去劝降樊雅,桓宣单骑入城,向樊雅陈明利害关系,最终使其归降。
    攻占谯城后,祖逖在豫州站稳了脚跟,为北伐打通了重要通道。
    桓宣则率部返回原驻地。
    不久之后,石虎率军围攻谯城,王含再次派遣桓宣前来救援。
    石虎得知桓宣到来,选择撤军退去。
    于是桓宣留在谯城,协助祖逖征讨那些尚未归附的坞堡武装。”
    “太兴元年(318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建立东晋,是为晋元帝。
    在此期间,李头因在征讨樊雅时立下战功而受到祖逖的礼遇。
    他常感慨地说:‘我若能得祖逖为主,虽死无恨。’
    但这话却引起了陈川的嫉妒和愤怒,
    他杀死李头,
    导致李头的亲信冯宠率领四百多人投奔祖逖。
    陈川更加愤怒,于是派遣部将魏硕劫掠豫州各郡,但被祖逖派兵击败。
    陈川在恐惧之下,竟然率兵归附了后赵的石勒。
    太兴二年(319年),祖逖出兵征讨叛将陈川。
    石虎率领五万大军前来救援陈川,但也被祖逖击败。
    最后,石虎在洗劫豫州之后,带着陈川返回襄国,并留下部将桃豹镇守蓬陂坞。“
    “太兴三年(320年),祖逖派韩潜占据蓬陂坞东台,迫使桃豹退守西台。
    两军僵持了四十余日,
    期间祖逖设计,祖逖设计令赵军以为晋军兵粮充足,挫其士气。
    同时,他在汴水设下埋伏,成功劫掠了石勒运往桃豹的军粮,迫使桃豹进一步撤退至东燕城。
    祖逖乘胜追击,命令韩潜攻占封丘,对桃豹形成压制,而他自己则进驻雍丘。
    在成功击退桃豹后,祖逖又多次出兵拦截赵军,使石勒在河南的力量迅速萎缩。
    当时河南地区有多个割据势力,
    包括赵固、上官巳、李矩、郭默等,
    各方势力之间冲突不断。
    祖逖遣使调和,向他们阐明利害关系和大义,最终使他们接受自己的统一领导,从而成功收复了黄河以南中原地区的大部分领土。
    当时黄河沿岸还有一些坞堡主,他们因后赵的军事压力而不得不向石勒臣服,甚至送子弟到襄国作为人质。
    为了减轻他们的压力并获取他们的支持,祖逖有时会派出小队伍伪装成抄掠者,以表明这些坞堡并未真心归顺晋朝,从而消除石勒的猜疑。
    坞堡主们对此感激不尽,经常为北伐军提供情报。
    祖逖因此在战场上始终占据主动,屡破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