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皇帝进来后,又主动拉着皇后的手一起入坐,皇后的眼神就没离开过皇帝。还是舒流云在皇后的身后,示意她看向太子的。
皇后对于晏斯年的感情,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
当年生产时,因为太后的插手,皇后一直以为自己生了一对双生子,其中一个生来有疾,还未睁眼就夭折了。虽然还有一个健康的孩子,但是皇后总会想,要是,不是双生子,要是那个孩子身子再好一些,(她不知道那个孩子是畸形),甚至有时也会不自然的就怪那个健康的,要是他不那么健康,分一些给另一个,是不是那个孩子就不会夭折。
也许真的是冥冥中真的有血缘上的共鸣,皇后对于那个健康的怎么也爱不起来,总是想着那个夭折的。等到皇帝给十一皇子取名字的时候,这份下意识的排斥,变成了明面上的不喜。斯年——思年。那个叫做年年的女人!
皇后不敢反驳皇帝,甚至还要在皇帝给自己儿子取这个名字的时候,宽慰皇帝几句。可是转回头,当她再看着那个,代表着自己的夫君对别的女人的思念的孩子,她又怎么喜欢的起来。
对于这个孩子,她虽然没有不闻不问,但也不可能做到亲力亲为,只能不停的敲打着下面的宫人。后来宫里出了变故,要不是晏斯年身边有两个忠心的人,只怕是死了都没人知道。
最后还是太后做主,把晏斯年抱到了她的慈恩宫。那时的皇后也无所谓,反正她还有太子晏弘阳。这个不得她喜欢的孩子,看不见更好。
可是谁能想到世事无常,晏弘阳失踪了,这个不得她喜欢的儿子成了太子。如今还把这太子之位坐稳了。甚至能让皇帝对他都赞不绝口。
皇后之前想过修复母子间的感情,可是刚刚开了个头,就因为皇帝忽冷忽热的态度转移了方向,早就把东宫和晏斯年忘到脑后了。
刚刚在舒流云的提醒下,皇后看到了太子在众目睽睽之下,与一个下贱的宫人,同食一块肉,心直接生出了不满。
舒流云自然也不会是出于什么好心,她也不希望皇后和晏斯年的关系能有多好,她还要打着皇后这杆大旗,拿捏东宫呢。
毕竟孝大过天,只要一个孝字在这里压着,太子的东宫就要永远敬着皇后的坤德宫。
皇后倒是没有直接点出太子的行为不当,她自认是给太子留了面子。
而且不论是哪一朝的太子,不是在皇帝面前,小心翼翼的表现自己,晏斯年怎么敢这么放肆?他就算不为自己想,也不想想他身后的自己和承恩公府吗?
皇后常年住在宫里,在她的眼中,承恩公府是晏斯年的外家,就算是有些龃龉,晏斯年也不会跟承恩公府离心,退一万步,晏斯年就算不看她这个皇后,也要念着太后的情份的。
皇后说了那些话后,还特意给晏斯年使了个眼色,让他在皇帝面前好好表现,让贵妃和她的儿子看看,皇帝对他的重视。
但是皇后不知道,这一个多月来,晏斯年和皇帝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
有时候资讯的滞后,就会造成判断时的偏差,甚至是可笑的行为。
从小八劈了宫里的一棵树开始,皇帝对晏斯年的态度,不说是天翻地覆,也是放任的过分。
在朝堂上,赐了朱批让太子监国还不算,就连三司六部的折子也全部先由东宫批示,再递到皇帝面前。更甚者还在金銮殿上,皇帝御坐的下首处给太子放了一张椅子。
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这金銮殿上什么时候同时坐过两个人啊!
至于在其他的地方,那更是不论太子做了什么,皇帝都能给太子找到理由,然后再夸奖一番。夸张到苏赉光都怕太子放个屁,皇帝都要夸是香的。
而皇帝的态度只会让晏斯年心生警惕,他现在正在一点点的,试探着皇帝的底线。哪怕他能想到,皇帝现在对他的好,是因为他的母亲,可能是皇帝的“真爱”。
但是要说帝王有情,那么他宁愿相信狗不吃肉。
他不知道皇帝有什么目的,但是他可以试。最容易让人拿捏的就是风流韵事,所以他明目张胆的宠着小八,皇帝非但没有申斥,还要破例给小八一个高一点的位分。他用不过是一个宫人的理由给拒了,总不能真让皇帝盯上小八,就算小八不怕麻烦,他还舍不得呢!
皇帝听了他的理由后,非要按着小八的类型在大臣家的小姐给他选几个,虽然也让他找理由拒了,但不难看出皇帝不在乎他的风流态度,甚至还认为他后院里的人太少了。
至于皇帝的目的,晏斯年隐隐有一些猜测,但终不明确。
这一次去与秦国公府的来往,除了对于秦国公府的所图之外,何尝不是晏斯年对皇帝的另一次的试探,至古兵权都是禁区,除了皇帝,任何敢伸手的人,都要做好被剁了手脚的准备。
晏斯年去的秦国公府,杨三少爷也拜访了东宫,甚至秦国公今天都出现在宫宴上。可是皇帝好像对这些如同视而不见,就连刚刚皇帝还没说开宴,他这里就先动了筷子一样。
晏斯年现在的行为就像是一个刚刚有些懵懂的孩童,一点点的试探着大人生气的底线。
他试探的毫无掩盖,不只是他们父子,就连大臣们也看的清清楚楚,所有人都在等皇帝的反应。
就在现场的气氛达到一种微妙的心照不宣时,皇后的一句话,打破了这种氛围。
景天帝本以为会是聪明的贤妃最先开口,没有想到,先说话的是皇后。
他不等晏斯年站起来,就哈哈大笑着拿起酒杯,“皇后说的对,这次宴会确实是专门为太子办的。不过太子这一次南行,不光是要视察河道,还要看一看咱们大晏朝的天下,看看天下的黎民百姓。这天下现在是朕的,可来日却是太子的,只有亲眼见过他们的每日劳作,吃过他们的一茶一饭,才能在心里真的记着这天下的百姓。”
随着景天帝喝下了杯中的酒,在晏斯年的带领下,所有人都跪了下来,高呼着:“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