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陈氏绣坊(一)
作者:小花花花花儿   宁王妃安最新章节     
    王姥姥的小院,放着少住无用,平白还要多搭银子请人照料,宁安干脆让阿朱去了趟伢行,将小院挂了出去。摄政王与王妃住过的院子,自是一挂上便被人买去了。买去的是当地颇有权势的一户富商,他心知自己不可能借着小院便搭上摄政王与王妃,干脆便涂个好彩头。他简单收拾了下,便让几个儿子搬了进去,日后考科举,出一个状元也是好的。
    王家与蒋家还在闹着,蒋大娘的儿子到底憨厚,向着胡儿,只说胡儿若是愿意回来,给他生几个孩子,他便不休妻,两人好好过日子。蒋大娘不愿意,奈何拧不过儿子,只能低头。
    宁安听后轻叹,“做父母的,总归是拧不过孩子的。”她看向阿紫,“胡儿回家了吗?”
    阿紫摇头,“没有。”听城县中人议论,说是胡儿有一个相好的秀才,与她私定了终身。当年胡儿拖着不嫁是为了他,后来嫁给蒋家也是为了筹钱给秀才在京中买官。
    “买官?”
    阿紫道,“说是这么说,谁知真假。”虽不知真假,买官一事不小,她也上报给了王爷。
    阿朱阿紫做事一向妥帖,宁安并没有追问,只是感叹一声。“一个虚无缥缈的誓言,不值得她辜负了真心待她之人。”边境之城本就比不过江南繁华,也比不过京中安全。她们孤儿寡母,自己没有生存的能力,依靠一个有真心的人倒也不错。
    “就是啊。”阿紫接道,“她嫁过了人,已非清白之身,便是那个秀才信守诺言归来迎娶她,心中定也会有龃龉。”世间男子,从不将清白二字放在自己身上,偏偏用清白二字禁锢住女子。
    宁安点头,“若非如此,咱们府中出去的雨姝姨娘也不至于装作清白身。”她想到什么一般,扬声问,“她如今可好?”
    星月从房梁上轻巧的跳了下来,“小雪在京中盯着她,前些日子刚传了信来。她倒是如鱼得水,还给张举人谋了个衙门的职位。”
    雨姝被姑姑接入京中,本就是被当作工具培养的。她入京后除了被教导规矩体态外,也没少参加各个大人后院的宴会。京中的女眷,高位的她不认识,地位与中等的,她还是熟悉的,自然有能力帮学识不差的张举人谋个职位。
    几乎每日都有通过枳花楼,通过各处驿站送到她手中的各处消息以及账簿,一两日不看便会积下不少。有时她也会厌烦,让姑姑们拿下去,图个眼不见为净。
    “她的妹妹雨瑶如何了?当年她遭遇贼寇一事可查清明了?”有些烦躁的放下信,她拉过一旁的竹篮,拿了针、布,给女儿缝布老虎。
    星月道,“虽有家中父母偏袒,却不能给予张举人仕途上的帮助。原先没有就算了,如今见雨姝事事周到,又能帮他打点仕途,便是没有年少情意,也会偏向雨姝。”
    情意为假,利益才是真。他与雨瑶多年夫妻,琴瑟和鸣,又生有两个孩子,便没有一点感情吗?不过是如今的他不满足一个小小教书先生的身份,想要入仕。而雨瑶,不仅不能给他任何帮助,甚至带不出去。京中的规矩多,便是一个小官后宅的宴席,也是要分清主次,通晓赴宴人的喜好禁忌。这些,雨瑶均不知,也无人教她。
    “雨姝不知何时又同姑姑好了,如今两人好的像亲母女。”阿朱给宁安倒了杯茶。宁安这几日睡的不好,甚少饮茶。阿朱阿紫心思巧,将大麦炒熟了,又碾掉壳,加入一些玫瑰芍药花,制成了玫瑰炒米茶,消渴除热,益气调中,亦可辅助治疗肠胃疾病。
    宁安轻抿了一口热茶,“张居举人虽有举人功名,到底不是科举入仕。朝中榜上有名的学子无数,如何能轮到他谋得了衙门的职位?”虽三年一次,百才取一,得殿试资格的学子也不少。一甲赐进士及第,只取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取若干;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取百人。这些人,除了一甲会当堂授予职位外,其余均需留名排期。张举人不曾得殿试资格,更不在三甲之内,他这衙门得职位又是如何谋得的呢?
    星月道,“王爷已经差人去查了。”四大家族买官卖官之事一直有,不过他们做的隐秘,王爷这些年一味打压他们,又借事掀翻了史家,不好追着不放。如今张举人得官职之事,倒是可以作为一个引子。引蛇出洞。
    星月继续道,“至于贼寇一事,已经找到了证据,证明是雨姝所为。”父母偏向幼妹,又毫不犹豫将她“卖”了,甚至将自己的未婚夫给了妹妹,她心中的不满最终成了嫉妒。贼寇是她找的,侮辱亲妹也是她要求的。
    宁安看向星月,“她一个女子,如何同贼寇扯上了关系?”
    桌面上摆放着托盘,装着消息的信封按门第等级分为四摞。宁安将手放在第三摞上,“是她姑姑。”
    星月点头,“此事张举人已经知晓了。”他们从钱塘回京时,抓了不少贼寇,以于捕快为首的均斩了,余下一些小鱼小虾还关在牢中。张举人的职位在刑狱,审核案卷时,看到了小鱼小虾们的供词,他们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曾在何时何地奸污过一个何样的女子,又是如何将她送回。
    “这么多年还能记得如此清楚?”
    星月摇头,“刑狱之中有雨姝的人。”那些话,不过是他们故意说出的。说出后没多久,他们便一一死在狱中。死无对证。
    宁安轻轻敲了敲信,“雨姝不急,先让她自得几日便是。”
    蓝姑姑走入,“王妃,王姥姥求见。”
    “不见。”宁安毫不犹豫,她是摄政王妃,皇太孙生母,一品诰命夫人,岂是说见就能见的。
    蓝姑姑点头,阿紫机灵的出去回话去了。蓝姑姑又道,“她在衙门口哭闹,说是王爷王妃不给她们母女一条活路。”
    宁安没说话,阿朱愤愤不平道,“这叫什么话儿?宅子本就是咱们王爷买下的,又不是没给银子,没找她讨要这些年借住的银子就不错了。她们得了卖宅子的银子,又拿了蒋家那么多聘礼,手头留不住银子怪得了谁?活不下去就回蒋家去,跪下磕头认错,还能活不下去了。”
    宁安笑而不语,她们蒙骗王爷在先,坑害蒋家在后,如今也不知有什么脸面来闹。这果子,是甜也好,是苦也罢,她们只能自己尝着了。
    王姥姥没办法,只能回去找胡儿,暗暗逼迫胡儿回去服个软。胡儿不愿,一贯疼爱女儿的她终是忍不住,扇了她一巴掌。“那秀才如今死活都不知,你还想着他做什么。便是他如愿高中当了官,你没了清白身,你以为他还会要你吗?与其做个妾室,不如在蒋家做妻。”
    胡儿捂着脸嘤嘤哭着,“娘,我不喜欢他。”
    王姥姥听着更气了,“不喜欢你跟他睡,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嫁给他只是权宜之计,你万不能真的失了身,如今这般了,你让我能怎么办!”她气恼地直叹气,叹着叹着眼泪便下来了。
    终归是选错了。当年想要给女儿找个有学识的丈夫,看上了秀才,甚至不惜以银钱供养,只想日后能让女儿当个官夫人,却不想竹篮打水一场空。
    宋秀才去给蒋家送酒,蒋家独门的熏肉需要用到一种烈酒,蒋大娘自从知晓住在小院中的人是摄政王与王妃后,便生了攀附之心。她靠近不得,又无理由,便想着做些熏肉献去。
    “小邓哥,你娘怎么样了?”蒋大娘帮着他一起将酒坛搬了下来。
    宋秀才苦笑,“还不是那样。”他料到了邓家会过河拆桥,却不想他们竟奸诈至此。幸好当时他坚持写下合约,又逼迫邓家先去衙门过了宅地契,不然只怕这小宅也会被他们收回。
    “城县来了个老大夫,据说有神医之称,你抽空也带你娘去看看。”
    宋秀才接了铜板,仔细数清放好,像蒋大娘道谢。“我明日不用上工,便带我娘去看。”
    宋秀才走后,蒋大娘轻叹一声。
    湖阴城县也有学堂,宁安问了珍娘后,便将三个孩子送去了。王爷在这里的事一时半会儿可能还结束不了,与其任他们每日跑马场疯玩,不如送去学堂紧紧规矩。
    珍娘轻摇着扇子,“白鹭书院有个周夫子学识不错,前些年关大人……”她压低了声音,“关夫子也在白鹭书院教书,后来眼睛不行了。”她看到关毅以及碧涵时也吓了一跳,但彼此都非常默契的装作不认识。
    白鹭书院正对一个绣坊,珍娘同绣坊的老板熟悉,便租了靠窗的单间,常常在这里等着儿女下学。绣坊叫陈氏绣坊,珍娘刚来那一年绣坊不知什么原因被烧毁了,后来是陈家庶出二少爷凭一己之力重新建起来的。陈家二少爷虽是男子,却绣得一手好绣活。只是不知是不是因为男子做女子活儿,被人瞧不起,一直未能娶亲,三十五六岁了,还是孤身一人,平日里就住在绣坊。
    她拿过一块帕子给宁安看,“绣工是好的,只是出自男子之手,不得旁人认同。”听童掌柜说,前些年他找了个姑娘,以姑娘得名义往京中卖绣品,前一年多还行,第二年那姑娘生了异心,直接顶了他得手艺,偷了他辛苦绣了一整年的万凤朝凰图跑了。她轻叹一声,“在京中时觉得自己日子过得苦,心中抑郁,到了这里,见人人皆有苦楚,反倒是平衡了。”
    宁安看了她一眼,她哪里是见人人皆苦平衡了,分明就是寒了心,冷了情,不在奢求不属于她的夫妻情爱。“薛媛媛可有找你麻烦?”
    珍娘抿唇微笑,“自然是有的。便是老夫人,都疑心是我故意为之。”
    宁安道,“常懿山公主老了老了,倒分不出轻重了。”长孙再好,如今也只是一个侏儒人,没了未来,他们又背负了收留罪臣女的罪名。如今能指望的便只有春和景明,不想着怎么哄嫡出孙儿,倒是对一个庶出的罪臣之后满是关心。
    珍娘淡淡道,“总归是亲孙子,我这个外人如何能比得。”她用了好多年才明白,她是没有家的。娘去世了,她的家不叫家,只能算是一个她寄住的地方,爹是爹,却也仅仅只是血缘之间。嫁人之后,她原以为她有家了,后来才发现,原来公主府也只是她借住之处,她还是没有家。她的丈夫是她的丈夫,仅仅只是名义之上的。
    日后春和景明都成亲了,她想买个院子。说起自己日后的打算,珍娘眼中多了一丝神采。“我同陈老板说了,日后若是我能归京,他便同我一起回去,我买个小院,他买间铺子,他继续卖绣品,我若无事还能同他聊聊天。”
    “还想回京?”
    珍娘微愣,随即笑道。“我倒是无所谓,一个人去哪儿都行。可儿女我是想让他们回京的,我亦想离他们近一些。”她看向书院门楣,“陈老板跟我说,陈氏绣坊原是他娘的,后来他娘嫁了人,便成了夫家的了,再后来,他娘被贬妻为妾,陈氏绣坊就不是陈氏绣坊了。前些年绣坊失火,除了烧毁了绣坊,还烧死了他的三四个兄弟,均是欺凌过他娘的正房所生。后来他爹嫌晦气,就把绣坊给他走了。”说是妻子娘家有关系,收拾行礼发大财去了。许多年没了消息,估计是凶多吉少。
    宁安看向她,“你想和离?”
    珍娘顿了顿,重重点头。“我的儿女前途似锦,我如何愿意平白背上一个收藏罪臣女的重罪,又如何愿意让我的孩子们受到牵连。”和离是最好的,若是他们不愿,休了她也未尝不可。名誉受损,总比犯了罪的强。
    两人正说着话,碧涵挎着一个篮子,扶着关毅走了过来。两人找了一处地方,同周围的人笑着打声招呼,然后拿出篮子里的扇子,开始安静的售卖。
    珍娘看着碧涵道,“其实我很佩服她的勇气。”
    宁安看向她。珍娘笑道,“当年关侯求娶,她并未答应。她如实告诉他她难以有孕,同时告诉他,她所求是真心人,娶了她,便不能有二心了。”她的父亲是翰林编修林平远,不上不下的官,偏偏给了女儿这份拒绝的底气。如今想起,她心中都是羡慕至极。“后关侯娶她过门,她不想关侯有遗憾,便四处寻大夫调理身体,一碗一碗的苦药喝下去,却不想关侯在外养了外室,还有了孩子。”当碧涵因为多年无子又不允丈夫纳妾被婆婆磋磨训斥时,他看似安慰,实则大言不惭。他说,生子辛苦,若是娘真想要抱孙子,便找人生一个,抱回来给你养。成亲多年,关侯已经忘了,碧涵与她们不同,她从来都不是一个会将错误归于自己身上,步步退让的人。也正是因为他的这句话,让碧涵起了疑心。“关侯每每回来之前,总会沐浴更衣。有几次碧涵问他为何换了衣衫后,他便准备了许多一样的衣服。”他以为能瞒过碧涵,谁知还不等碧涵查证,那个外室便挺着肚子找上门来了。险些以老夫人侄女的身份住进府中。
    宁安问,“你如何知道?”
    “家中姐妹所言。”都是无根浮萍,需要相护依存,也正因为均无依无靠,彼此间才多了些亲昵。拿着扇子的手一指,“那个驿站的老板姓周,为人很不错,总是为我与姐妹们送信。”他说,远嫁至此父母远离,兄弟姐们不在身边,便是受了委屈也只能在信中寥寥几笔,以表安慰。如此这般,他们真能不尽心尽力。“他以为我是远嫁而来的。”珍娘以扇面捂嘴轻笑,掩饰其中酸楚。
    她喝了一口茶,长吁一口,又道,“只是我没想到,在侯府养尊处优多年的碧涵,能如此这般破釜沉舟。”
    宁安看着她微微一笑,“你不也是如此吗?”逼到绝境,总能生出勇气。能生出勇气,便是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