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纠正一下辽此时已经不是游牧部落了,他已经是高度集中的王朝了。
各时空:
“还没吃亏呢!打赢了都送人家钱!”
“这话倒是没错,前面不是说了,打了二十五年了,这得耗费多少军饷,虽然看似软弱了一点,但还是有价值的。不打仗,生活安稳了,钱财才会增长……”
“北朝不能南下,天下不得统一,间接导致女真崛起,而金又不以天下一统为目标,导致天下数百年分裂。”
“耽误个屁大事,宋朝自己太窝囊了,澶渊之盟后那么久,辽国一直都跟宋朝和平相处,这个时间段宋朝都没努力发展自己军事,就最后辽都被金国打残了,都要灭国家,宋都没能把燕云十六州拿回来,但凡他在跟金国联合灭辽时把燕云十六州拿回来也不至于被金国灭了。金国就是看到宋朝太差,所以转过头来就给他灭了!”
“没有澶渊之盟 ,始终保持对抗 ,金蒙不可能崛起,辽宋不可能那么快被灭!”
“说的对,你自己来和谈的,人家看不上你的,还保持和平?”
“这哪是双方面妥协?这简直是单方面妥协啊,没听说战胜国给战败国赔钱的,即便要议和,自己掌握主动权,那谈割地也应该是让对方割地啊!”
“还要求加岁币?这不打回去?”
“有没有一种可能,人家就是看你软弱,才大开口要求增加岁币的,如果真的强硬一点的话,哪里会有这样的事儿发生?”
“总不会刚签约就加岁币吧,那肯定是过了很久,这些年大宋就没有想过,打回去?”
“和渭水之盟比?这怎么比?”
“渭水之盟是敌强我弱,缓兵之计罢了,后面我们陛下打回去了啊……”
“不是吧,太羞辱人了,我们陛下最后还打回去,你们呢?这有什么可比的!”
“确实,要是我们陛下……不对我们陛下就不会干赢了还求和的事儿,退一步讲,也不会给他们增加岁币的可能!”
“确实,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样看来,这些皇帝都得禅位!”
“北宋缺将,南宋却相……”
“城下之盟!”
“什么赚了,那些文官为了粉饰太平而已,那场仗是宋朝优势,辽国主帅被一箭干死,辽国又孤军深入,后路差点被堵,也就是宋真宗太怂,不敢干,当时要是宋太祖在世,直接就灭了,没有后顾之忧了~”
“确实对百姓来讲暂时是好事,但是后来的靖康之耻带来的后果,是一点也不敢说……”
“我管什么屈辱不屈辱的,不打仗就好,不打仗就好!”
“打仗是我们这些人受苦,不打仗只是那些贵族受辱而已,还是不打仗的好,谁好都不如自己好……”
“经济上很赚,但是政治上很亏,无形之中的一些东西亏了,有的时候不能完全算经济账……一个国家的精神,国人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
“靖康之耻,就是因为背弃盟约了,联金灭辽。要是支持辽国抗金,就不会有靖康之耻了!”
“什么呀,我们陛下可是视为奇耻大辱,宋朝把这个看做巨大的荣誉,看来还是我们皇帝陛下心胸小了。”
“宋与辽皆无灭国之力,澶渊之盟非绍兴和议, 当时大环境下百姓不想打仗,百年和平发展了宋朝经济,若非金国崛起,按这个趋势,宋可以拖垮辽国。”
“宋和辽都自认为自己是正统。”
“西夏是定难军节度使立国,辽是契丹部落首领立国,契丹摇摆突厥和唐之间,宋是军头反叛建立的。法理上,只有宋不好看,而且宋朝压迫汉人更狠,相反辽国的汉人反而过的好点,征税还少点。”
“北宋每年送钱给辽,再通过互市连本带利挣回来。搞的两边都没战斗力了。”
“唐太宗也被迫签了城下之盟,后面知耻而后勇,抓了突厥可汗来跳舞,你宋朝就干了前半段,后半段哪去了?”
“签盟约没问题,唐太宗也签过,但你得把面子找回来,而不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沾沾自喜,以为天下太平了,还去泰山封禅。”
“泰山封禅?因为这个盟约去封禅?真是笑话!”
“这大宋和辽,到底哪个是正统?”
嬴政:“这么富裕,兵力应该很充裕啊!怎么会这样?朕恨不能亲去……”
李世民:“想不通,怎么会不觉得耻辱?我想了想,可能是他们自愿签的,而当时朕是不得已签的吧!朕实在不愿意承认,后面的汉人竟然能把腰弯到地上!”
朱元璋:“宋人实在太窝囊,咱都不想承认他们是汉人!”
【为什么宋真宗去完泰山封禅以后,没有皇帝再去了呢?
宋真宗最牛的就是他去泰山封禅完,别的皇帝都不乐意去了,南宋就不说了,就算舔个脸想去,也得找金国办个签证才能去,你说这还去个锤子?
在之后的皇帝,但凡听到有人建议说,去泰山封禅啥的,都会觉得连宋真宗那种臭鱼烂虾都去泰山封禅了,你让我去跟他一个档次,你这不是骂人吗?
作为天子,人秦始皇去泰山述职,可以骄傲的对苍天说:朕横扫六合,统一八荒,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书同文、车同轨,开启了华夏新篇章,这功绩封禅不掉价吧!
人汉武帝去的时候也可以骄傲的说:我灭南越、征西域,连嚣张了百年的匈奴,也被直捣皇庭,打得远遁漠北,不敢南下,另外呢,还重新定义了汉族,让大汉成为了整个民族的信仰,你说这功绩也不掉价吧!
哪怕相对平庸一点,唐高宗和唐玄宗至少也能抬起头汇报:长安西去九千里,皆我大唐国土。万国来朝,更是举世无双,四海之内,无不臣服,这也勉强够了吧!
再不济,最差的汉光武帝刘秀也能汇报一句:我重新统一了全国,让大汉又续写了2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