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讨贼倡议
作者:深山老僧   三塑强汉最新章节     
    “下一步我等如何行动?”赵云问道。
    “先向大帅报捷。然后封锁潼关,再占三辅之地。然后兵分两路,一路占凉州,一路守三辅。等青州官吏抵达后,我等即合兵一处,去河西郡平定县,并以平定县为后方支撑点,收复整个河套。”管亥爽快地回答道。
    “如此费时甚久啊。”赵云稍稍盘算了一下,但知关键。
    “不取凉州,不足以保护河套以西,也无法打通至西域长史府的通道。不守三辅,无法让八百里秦川变为西部粮仓,更无法震慑汉中之地。这就是征西军团的第一个任务。
    “至于收复河套,则是第二个任务。但需要耗时半年左右,稳定三辅之地和整个凉州。”
    赵云没有言语,而是在默默地盘算着。
    良久,他才开口说道:“如此,大帅就等于掌控了大汉整个东、北、西三个方向。这对于中原来说,几乎形成泰山压顶之势。”
    “何止要对中原泰山压顶?还有益州天府之国和益州汉中小粮仓呢。
    “大帅说过,由东向西,只要掌握辽东平原、冀州平原、晋中平原、河套平原、八百里秦川、汉中平原和天府之国平原,日后大汉将不再缺粮,护民军的底气也会更足。”
    看着赵云一脸震惊的模样,管亥哈哈大笑。
    “子龙,你可知大汉为何疲弱,四百年来,一直遭受东夷、北匈奴、西羌之侵蚀与骚扰?”
    管亥准备给赵云讲课了。
    旁边的冯可和谢坚都在撇嘴。
    他们这个军团长什么都好,就是肚子里有点东西,就喜欢嘚瑟。
    “子龙不知。”赵云很老实。
    “缺粮啊。草原上如果遇到一些灾害,他们就活不下去了。无奈之下,只能向南劫掠大汉。
    “如果大汉粮食充足,就可以援助草原民族,他们自然也不会来骚扰了。
    “可我中原大地,从来缺粮。为何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因为粮草对于战争的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大帅不是想控制这些区域为己有,而是想彻底解决大汉缺粮的局面。
    “当然,要彻底解决缺粮的局面,仅靠东、北、西的几个粮仓远远不够。
    “大帅说了,还要靠南方的荆、扬二州。荆、扬二州盛产水稻,而大帅有高产的水稻种子。
    “等我们掌控荆、扬二州之后,整个大汉五六千万人口,不仅不再缺粮,而且还会装满所有的储备粮仓。
    “到了那时,任何一地发现天灾大疫,心里都不慌了。”
    赵云听着管亥热血沸腾的演讲,突然发现,自己不知不觉间,血也开始沸腾了起来。
    “大帅真是为大汉惮心竭虑,竟然想得如此深远。”赵云感慨道。
    “那是。我们为什么叫护民军?护大汉民众,让大汉民众富裕、富裕、再富裕,才是我军的目标。”
    赵云觉得热血上涌,恨不得马上就能实现大帅的愿望。
    其实,冯可、谢坚由于年纪小,不懂得随时做思想工作的道理。
    等他们懂了,或许就不会认为管亥这是在嘚瑟了。
    在报捷的快马疾驰向漆垣之时,整个大汉开始风起云涌。
    先是董卓废少帝,立年方九岁的刘协为献帝。
    随后,因刘辩内心郁闷,写诗宣泄,被董卓发现。董卓即刻毒杀了刘辩和刘辩的生母何太后。
    董卓还美其名曰,这是为献帝生母王美人报仇。
    消息传开,天下沸腾。
    如果献帝为母报仇,无可厚非。
    可什么时候轮到你董卓越俎代庖了?
    你董卓是什么地位,你自己没数吗?
    你竟然毒杀太后和废帝,这绝对是冒天下之大不违,突破了乱臣贼子的底线,人人得而诛之!
    于是,除京都外,在八月份,除京都外,大汉所有各州郡,都接到了一封《倡议书》。
    《倡议书》上引经据典,历数董卓之罪恶,不诛之不足以平天下汹汹之势,必将导致礼崩乐坏
    最后《倡议书》提出:伐董卓,救皇室;诛奸倿,明天下!
    《倡议书》是袁绍联同王匡发出的。
    蔡成接到时,一脸苦笑。
    这历史被自己折腾成什么样了,什么都改变了。
    本来是鲍信发出的倡议,现在变成了袁绍。
    正史中,袁绍此时已经就任渤海郡太守,手下有颜良、文丑两员猛将,积极响应倡议,联络韩馥讨伐董卓,最后还成了联军的盟主。
    可现在的袁绍没兵没将,却替代了鲍信发出《倡议书》。
    其实,此时袁绍也是渤海郡太守,只不过他没敢去上任。
    渤海郡在哪儿?
    那可是在冀州,处于青州的节制之下。
    袁绍不敢去,是因为他的叔叔袁隗不仅强烈反对新农体系,而且还是对青州动手的主谋之一。
    袁绍如果敢去渤海郡上任,搞不好因为自己的叔叔针对青州,从而牵连到自己头上。
    董卓为何要封袁绍为渤海郡太守呢?
    袁绍怒斥他之后,就逃出的京都洛阳。可他是逃了,董卓就把账算在他叔叔袁隗的身上,直接杀死了袁隗。
    可杀完之后,他才想到,袁氏一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这不好惹。
    于是,他为了示好袁氏一族,就封袁绍为渤海郡太守。
    献帝是他立的,也才九岁,其上又没有太后坐镇,还不是自己想封谁,想封什么,就封什么。
    可这事传到袁绍及袁氏一族,他们认为这是董卓在羞辱袁家。
    明知道袁家强烈反对新农体系,与青州的仇恨颇深,竟然还把袁绍送到渤海郡去。
    于是,袁氏一族联络上袁绍,说要起兵讨伐董卓,为袁隗报仇。
    此时袁绍正在河内郡太守王匡处避难。
    听到自己的家族如此一说,正中下怀,马上与王匡商议,共同发出《倡议书》。
    那王匡本是袁隗一手提拔上来的,和袁绍不谋而合,自然全力支持。
    而且当初为了围剿黄巾,王匡还招募了近两万府兵,不担心没有基础兵力。
    要知道,如果倡议者没有基础兵力,哪怕有人响应,最终也拿不到主导权。